有兩個甚至直接走了,不敢再聽。
一個頭發胡子全是白的,牙都快掉光的老頭子顫顫巍巍的說:“聽說; 咱們大王還想打呢; 叫先生們給勸住了。”
店裡的人七嘴八舌的。
“還打?怎麼打?兵都打死完了。”
“沒死完; 齊家的不肯回來; 還在鄭國呢。”
“那邊好啊,鄭王還沒斷奶呢,鄭太后哪敢不好好養著孃家人?”一堆閒漢噗的笑起來。
像趙國這樣的孃家人,哪個閨女也不想要啊。
王宮。
趙王正在和齊夫人一起賞歌舞。
齊夫人生得一張小臉蛋,細眉杏眼桃腮,進宮時才十四,今年也不過十六歲。她是齊家帶兵在外的齊暇的幼女,親爹領兵當了大將,把兒子帶在身邊,女兒只能送進王宮。
齊夫人坐在趙王身邊,兩個宮女正在趙王懷裡嘻笑,她偏著頭,臉上帶著笑,專注的看著眼前的歌舞。
趙王看起來好像已經快一百歲了。他駝背弓腰,站起來和齊夫人差不多高,臉上全是皺紋,平時塔拉著眼皮,不到發怒的時候,都看不到他的眼睛。
他被宮女撒著嬌,看起來也並不動心,只是也不推拒,好像是個沒脾氣的好人。
這時,一個侍人從外面過來,站在遠處,對著趙王一揖:“大王,孟大夫求見。”
趙王嗯了一聲,殿中就是一靜,樂舞齊齊停了,舞伎跪伏在殿當中,不敢退走。
趙王懷中的兩個宮女也不敢再吱聲,全都低著頭。
趙王說:“不見,叫他走。”
侍人不動,說:“孟大夫說,大王不見,他就不走。”
趙王笑道:“你倒聰明,站這麼遠,怕孤又砸你?”侍人額角上還有傷,低頭說:“我是怕大王再摔壞一隻銅牛,可惜了。”
趙王嘆道:“你父當年就是這麼倔。”
侍人不說話。
他全家都已經被趙王殺了。
為了勸阻趙王興兵攻鄭,死了許多人。
他和他的兄弟、子侄被罰淨身入宮,能熬過宮刑的,只有他和他一個堂兄。
可堂兄不堪受辱,能動以後就自盡了。
只剩下他。
趙王嘆了兩聲,對齊夫人說:“那你就先回去吧。”
齊夫人盈盈起身,拜了一拜,帶著宮女們走了。
趙王讓侍人去請孟大夫進來:“又有什麼事?孤不是已經應了他們不打魯嗎?”
趙王聽說魯連下鄭十九城後大怒,他在前面把鄭國的兵都引過去了,魯竟然在後面撿便宜!
而且鄭也沒有打下來。
鄭太后始終不肯帶小鄭王出城投降獻國。他想讓齊暇帶兵繼續往前打,齊暇卻不肯動。
打到這裡還行,真帶兵打到鄭國王城,這罪過就大了。
齊暇也要顧忌身後之名啊。
畢竟趙王攻鄭的理由太兒戲了,站不住腳。
趙王在王宮中也被連番勸阻,讓他不要把鄭趕盡殺絕。要顧忌名聲,哪怕他不要自己的名聲了,趙國不能不要名聲啊。
難道要讓以後的趙王都揹負著這個汙名嗎?
趙王所有的兒子都跪在宮前祈求他。
趙王大怒,砍了一堆人後,不再逼齊暇繼續進軍了。
國中就鬆了一口氣,那些拼死勸阻而死去的大人們,也算死得其所。
然後趙王又說,他要打魯。
趙國人被砍了一部分,但趙王手下也有數,沒真把國中能幹活的給砍了。剩下的被趕鴨子上架,不得不繼續“勸”他。
難道不是因為趙王顧忌他們才沒有殺他們嗎?那除了孟大夫這些人之外,又還有什麼人能勸阻大王呢?
孟大夫只得拖著老軀,不停的跑到趙王這裡來,雖然每回都擔心這一次會不會惹怒了趙王,丟了全家的性命。
但他不能不來。
所有人都盼望著他,期待著他。
他怎麼能不來呢?
孟大夫來找趙王,輕聲細語的給他說,魯國現在打不得。
首先,國中已經沒有人了。打鄭已經把趙國的青壯給徵完了,現在田間地頭耕種的都是婦人和老弱;
其次,打鄭不能說沒好處,但跟他們預期的好處不同,太少了。最大的好處已經被魯國給搶了。
鄭國最有價值的是能種出鄭國米那樣珍貴穀米的土地,全在魯人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