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對流民的統計開始了。
用的名義是替鄭姬造新宮,所以要徵蓋房子的壯丁,徵宮女、宮婦,還有侍童。
等於男人、女人、小孩子。
至於為什麼沒有老人。那是因為在流民中年過四十的人,不足千分之一。
大王要徵宮女了!
這個訊息在一天之間傳遍城內城外。
姜姬不懂,明明同時徵宮女的還有鄭姬新宮,以及她的行宮,但人們就記得姜旦要徵宮女,她和鄭姬全被忽略了。
她命蟠兒出去傳:“還有宮婦,別忘了宮婦。”
宮婦,指的是已經過了婚齡,或者已嫁為人婦的女人入宮為職。這是她想出來的主意,因為蟠兒給她送的訊息中,據說現在人販子收到的最多的貨物就是婦人,她們多數會被遺棄在野地裡,身邊可能有一個包袱,或者只有懷裡的一張餅。
但這種白撿的貨物也不怎麼受人販子喜歡,因為“還要費糧食養著”,而且賣不上價。受歡迎的一直是小孩子、年輕女子、年輕男子。
姜姬沒辦法改變人的觀念,她只能引導。她命蟠兒傳令說鄭姬宮與行宮中需要大量的宮婦,皆為婚配過的婦人,因為她們溫柔細心,體貼善良,比年輕的女子更能體貼大王與鄭姬云云。
簡言之,哄孩子的技藝高超。
這時鄭姬的年齡也多多少少的透露出去了,更替這個說法增加了可信度。
除了壯丁徵起來有點費勁之外,宮女、宮婦、侍童一天之內就集齊了四萬人。
姜姬與姜武商量,“我想送一部分人去商城。”
商城已經步入了正軌。
大半的原因是她回到樂城後,握住了更大的權柄,這讓商城依舊照著她畫好的路線繼續發展下去,沒有再退回老路。
這些女人現在留在這裡是沒什麼用處的,流民們安頓下來以後才會重新想起繁衍生息,這至少要一年,或者兩年。
商城卻已經度過了惶恐不安的危險期,在平穩發展之後,那裡的人已經開始想起為人的本能。從商城傳來的訊息中,現在商城的人口販子手中最受人歡迎的就是女子和孩子。有想要妻子的,也有隻想撫養孩子,傳承家族的。
但商城靠近燕地,奴隸中男奴最多,女奴幾乎不會流落到外面來。
這跟樂城目前的狀態完全相反,女人和小孩子在流民中是最受人嫌棄的。
往來商城與樂城的商人中有的已經發現了新的商機。
但她不能讓這股風潮起來。這件事不能讓他們來做,在他們眼中這不過是另一種賺錢的貨物。
她要送過去的是人,不是貨。
她要先讓他們習慣自立,然後才能把他們送過去。不然他們到了那邊,只是從一個主人手中,落到另一個主人手中而已。
第336章 新城
有時殘酷一點說,人也是資源的一種; 對現在的魯國; 現在的姜姬來說就是如此。
“人”是組成魯國的血肉和骨架,它天生、自然的分成了好幾個組成部分; 發揮著作用。
“大王”可以被稱為龍頭; 所以魯國必須要有一個大王。
“世家”是骨架; 目前組成魯國的仍舊是世家,而不是“大王”的官員。把“大王”和“世家”聯絡到一起的東西是“大王”從“世家”選取“官員”。
從另一方面說; “大王”剝奪了“世家”治理的權力,“世家”必須從“大王”手中取得名正言順的管理權。
不過任何時候界限都是模糊的,從目前看來; 魯國的大王距離失去這項權力越來越近了,他現在只有名分上的優勢了。
幸好,名分是構成這個世界禮教的重要組成。世家還沒有真正把大王從這個光輝的高臺上趕下來; 他們就必須要繼續服從它。
除這倆之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佔魯國人口九成九的百姓的意見沒人關心,他們也沒有發表意見的舞臺。
但同時,九成九的百姓才是推動魯國繼續發展的血肉。如果百姓們全沒了; 世家和大王也就不必存在了。
姜姬在調教世家這方面稱得上得心應手; 也不會有什麼心理障礙。
但在對待百姓上,她難免有一點點的不舒服。因為她正是來自這個階級。就像衛始對他的階級永遠沒辦法背棄,就算已經被拋棄了,也做不到背叛它。
姜姬在考慮百姓的事上總是想得很多,做得卻很少。
她怕不夠慎重而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