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跟著楚王進到了後殿,楚王屏退了隨從,自己往後殿中走去,但剛剛失去愛子的楚王心力交瘁,走在光滑的石板地上也能平白絆了一跤,還是廉頗及時伸手扶住了他,才沒有狠摔在地。 此時的楚王腿軟到根本走不動路,能勉強支撐著自己離開大殿,不讓群臣發覺自己的崩潰已經是他在勉力維護身為君王的尊嚴了,此刻入了後殿,身邊沒有旁人,這一跤讓他再也站不起來了,只能坐在地上,緊緊拉著廉頗的雙手,顫聲道。 “楚國已非從前的楚國,文臣武將皆無多少可用之人,天工學院也被百里夔毀了根基,機甲士兵雖多卻能力平平,如今天下唯秦國一家獨大,又有王翦和祝新年兩大悍將為秦王做保,我們楚國定然是逃不過這場劫難了……當日接老將軍入楚國,如今沒過多少年卻落得這樣的結果,老將軍還願意為我楚國征戰,寡人心中百味雜陳啊……” 廉頗跪地攙扶著楚王,道:“臣既然選擇來到楚國,必定會為王上盡忠盡責,只要王上願意相信臣,臣即刻便可帶兵去前線會一會那王翦和祝新年,為公子昭報仇!” 論領兵作戰的威名,廉頗的名聲不在王翦之下,兩人若真在戰場上相見還真說不好會是什麼結果,廉頗自己也非常想上戰場為楚王分憂,但楚王態度非常堅決,依然搖頭不肯讓廉頗帶兵去抵擋秦軍。 “不可,老將軍你也是機甲修真者,應當知道那祝新年的能力當世罕見,我們楚國根本就沒有能抵擋他的人,如今連我那苦命的王兒也慘死在他手中,老將軍已然年邁,如何能是那祝新年的對手啊?!” 楚王提到祝新年是又恨又怕,擁有此等力量的修真者出現在戰場上本就對其他國家不公平,但打仗本身也不是一件講究公平的事,其他國家的君王要是也能找到如祝新年那般善戰之人效忠的話,也是可以與秦國爭上一爭的,可惜祝新年的才能千百年難得一遇,當世又豈有第二人?只能說秦國得了天時地利人和,其他國家實在無法與之相爭。 “既然……既然王上不讓臣出征,那召臣入後殿又是所為何事呢?” 廉頗並不理解楚王對自己的態度,要說當年之所以來到楚國為臣,那也是因為楚王派人來接、苦苦勸說的緣故,可自從來到楚國之後,自己就再也沒有得到過器重了,不說領兵打仗,就是連制定戰術都沒有徵詢過廉頗的意見,如今楚國陷於危難之中,廉頗想著自己也許能有報效楚王的機會,卻沒想到楚王還是不讓他出徵。 楚王眼神震顫,嘴唇張張合合好幾次,似乎做出這個決定令他十分為難,嘗試好幾次之後才終於開口道。 “寡人有一事要託付愛卿,我那不成器的兒子太子哲常年醉心書畫,毫無稱雄稱霸的野心,寡人也知道這兒子實在扶不上牆,但他畢竟是王后獨子,是昭告過天下的楚國太子,眼下楚國危矣,君王當坐守國都穩定軍心,但寡人又擔心祝新年一夜之間打到壽春來,到時候再想走可就來不及了……” 廉頗一下子就明白了楚王的意思,立刻道:“王上是想讓臣帶著太子先走?” 楚王悲痛點頭,懇請道:“寡人知道這朝中諸臣都有站隊,武將們無人看得起哲兒,都暗中扶持其他公子、謀圖太子之位,寡人若是將哲兒託付給其他將軍,只怕前腳出了這壽春城的大門,後腳他就沒命了,如今放眼整個楚國朝堂,寡人唯一能放心託付的也就唯有愛卿一人了!” 太子哲武不能提槍弄棒,文不能治國理政,朝中大臣但凡有一點私心的都不會選擇扶持太子,廉頗在楚國這幾年也看得清楚,太子哲身後無人,空有王后孃家支援也難成大器,隨著其他公子的年歲逐漸成長起來,公子哲在楚國朝堂中的處境和廉頗沒有什麼區別,都是被邊緣化的人物。 但廉頗知道太子哲心腸善良,他或許不是一個好的太子,也不會成為一個好的君王,但他絕不是一個壞人,與那些謀圖篡位、滿心詭計的其他公子相比,在太子哲身邊做臣子是最能得到善待的。 廉頗年歲已高,他已經無心再去追求高官厚祿了,也不想參與諸位公子的奪嫡之爭,太子哲是楚國少有的真心禮敬廉頗之人,廉頗也願意幫助楚王保護太子哲離開壽春,躲避戰火。 “請王上放心,只要臣還有一口氣在,定會盡全力保證太子安全,絕不會讓敵人傷害太子分毫!” 楚國朝堂之上無人可以託付,廉頗不是楚國人,反而能安心將太子哲的性命交託到他手中,如此荒唐之事竟然真實在楚王面前上演了,雖然順利將太子哲託付了出去,但楚王心中依然五味雜陳。 “寡人將身邊的貼身近侍分一半出來交給愛卿調遣,事不宜遲,請愛卿現在就帶太子出宮,如果此番楚國危機得解便再帶哲兒回來,如果不幸亡國,那就請愛卿帶著哲兒走得越遠越好,永遠不要向秦人俯首稱臣。”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