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不相信,好戰的東籲,會突發菩薩心腸。
“陛下說得不錯,東籲王朝的確是內部出了問題。”李春燁心說,這年輕的皇帝,在軍事上還真是天才,“東籲王朝在入侵大明的同時,也不斷入侵南部的大城王國,從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到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東籲王朝對大城王朝發動了五次侵略,由於兩線作戰,五次侵略最終全部失敗,到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6年),大城王國終於開始了反攻。”
朱由檢暗暗嘆息,小小的大城王朝,在遭到東籲王朝的多次侵略之後,都會報復性入侵,可是龐大的大明,從來沒聽說過主動進攻東籲,“大明有沒有乘機收復失地?”
“收回了部分,主要是這些地方的土司主動歸順大明。東籲王朝外部遭到大城王朝的入侵,內部也是烽煙四起,各地的土司紛紛宣告獨立,所以,東籲再也無力入侵大明。”
“可惜,大明沒有乘機收回所有的失地,削弱東籲王朝,只是滿足於暫時的和平,一旦東籲王朝度過暫時危機,必定會捲土重來。”朱由檢緩緩搖頭嘆息,這不僅是因為大明北方的邊患太重,而是漢人缺少戰略眼光。
“難道陛下看過這段歷史?”李春燁又眯起雙眼,眼中的精光從狹小的眼瞼間露出來,“果如陛下所言,莽應裡陷入統治危機,他的弟弟良淵侯乘機在北方擴大勢力,並向北擴張,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他的軍隊進攻孟養,被明軍擊退。”
“娘希匹,怎麼誰當權都欺負大明?”朱由檢恨不得一拳將面前的案几拳個粉碎,“當我大明是好欺負的?這些宵小之徒,就該屠絕。”
李春燁嚇了一跳,他從來沒有看到朱由檢真正發怒,永遠是雲淡風輕的樣子,實在不高興了,也不過皺著眉板著臉,像這樣罵孃的,倒是難得見到。
“陛下不要著急,這段歷史快完了,萬曆三十年(公元1602年)、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4年),良淵侯兩次進攻大明,侵佔孟養等大片土地,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5年),良淵侯去世,其子阿拉畢隆繼位,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阿拉畢隆指揮三十萬軍隊進攻木邦,木邦失陷。”
“又一個雙手沾滿鮮血的東籲王。”朱由檢冷冷地說。
“木邦失陷後,大明與東籲王朝之間的戰爭,也隨之結束了。”李春燁也結束了關於這段歷史的談話。
“結束了?為什麼?他們沒有繼續攻打雲南嗎?”朱由檢覺得奇了怪了,東籲的軍隊佔據優勢,為什麼突然結束了戰爭,難道又是發生內亂?
“這個,老臣就不知道了,總之,自那以後,大明與東籲之間,再也沒有發生過戰爭,東籲的軍隊也沒出現在大明的國土上,也許阿拉畢隆正在進行統一整個東籲王朝。”
“沒關係,朕已經向這些地區派去了偵訊,不久之後,應該會有訊息回來。”朱由檢也想知道阿拉畢隆到底在做什麼,都過去二十多年了,也許阿拉畢隆死了也說不定。
“陛下已經派去偵訊了?”李春燁大驚,看來朱由檢已經做好了征伐緬甸的心理準備,那自己這個國防院長,也該做什麼了。
“一個月前就派出了。”朱由檢岔開話題,“候質,說實話,你如何看待徵緬戰爭?是該打還是不該打?”
“陛下,說實話,臣覺得這場戰爭,肯定是該打,一來是陛下所說的打通印度洋出海口,二來東籲王朝屢次入侵大明,不能不施以懲罰,否則,周圍的藩屬國,如何看待大明?”
“候質說得不錯,這樣看來徵緬戰爭還是必須的。”朱由檢已經恢復了平心靜氣,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他暫時撇開了自己的感情,“但這是你我君臣心裡的理由,如果放到朝堂上,大臣們怕是不太理解。”
李春燁心說,你要做事,啥事考慮過大臣們的意見了?北伐建奴、推行改革,甚至為了軍隊改革的事,將施鳳來抄家滅族了,“陛下,臣最擔心的倒不是大臣們反對,臣擔心的是,現在南海艦隊正在臺灣,隨時可能與西夷展開海戰,大明此時徵緬,時機是否合適?”
“候質不必擔心,徵緬戰爭對大明來說,只是一場區域性戰爭,規模不會太大,也許你我君臣談話的這回,戰爭就結束了。”
第356章羽化
李春燁吃了一驚,這年輕的皇帝,怎麼狂妄到這種地步?“陛下……東籲王朝屢次入侵周圍的國家,包括大明,其軍隊的戰鬥力不會小吧?”
“候質,大唐是不是強大?”
“當然,在漢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