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得二十年起不來。”不管是冉東還是陳信,他們都看不到未來,更加不能相信,未來的俄國會陷入內戰,分裂,而曹躍則可以預見,卻又不能說,只能以自己的威望來要求手下按照計劃行事。
陳信與冉東兩人會心一笑,都明白,其實不管他們怎麼說,主公曹躍已經下定了決心,就絕對不會改變,他們只能完美地執行這個計劃,所以陳信說道:“好,先揍他****的。”
兩人磋商之後,將司令部設在了最晚成立的35集團軍中,而不是最強的39集團軍,畢竟將來作戰的時候,39集團軍和38集團軍將是東北軍團的主力作戰部隊,而35集團軍將承擔大部分後勤工作,接下來兩人則開始向蒙古王公貴族們進行牲口採購,以駑馬為主,以健馬為輔,其中採購用於運送物資和軍械的駑馬8000匹,用於補充各尤其是38軍和39軍騎兵團的健馬2000匹,這把這兩支部隊美得夠嗆。
而關於其他後勤物資方面,陳信則建議說多儲存煤炭,擴建兵營,建立全面預備役制度,但在東北施行全面預備役制度比較困難,當初曹躍在西北施行全面預備役制度是因為曹躍在西北的聲望和統治力,而且西北人彪悍,用於保衛家鄉。可是在東北,儘管百姓也非常勇敢彪悍,卻沒有那一份保家衛國的思想——東北土地上的很多人都是從山東河北陝西河南逃荒逃過去的,來到這裡不過就是為了生活,東北不是他們的家鄉,是他們奮鬥的地方,或者是暫時的落腳點。
35集團軍參謀長張春平則建議,施行增加糧餉制度和預備役制度並存的方式,即首先增加兩成的糧餉,同時如果一家貢獻一個成年男子參加預備役,則全家的糧餉將免除。
冉東和陳信都感覺到不可思議,可是張春平的這一損招還真挺創新的,他們將這一招報告給了曹躍,曹躍回電說“將在外”,眾人心中大定。於是按照張春平的建議,找到東三省總督張蔭恆,張蔭恆雖然不想這麼做,但是他也能感到受到,東北地區不久之後將要發生戰爭,因此增餉必不可少。
這條要麼當預備役,要麼增餉的公告發布之後,東北軍團的預備役問題順利地得以解決,畢竟當了預備役不一定上戰場,可是交了兩成糧食,可就損失大了。種田靠天靠地靠人,少一個人沒什麼,但是萬一明年出現中原乾旱一樣的東北乾旱,沒了糧食,餓死的可是家裡的大大小小。
陳信隨後派人統計下來,在奉天一聲,註冊預備役士兵總數高達150萬人,在整個東三省,總預備役註冊人數達到200萬人,根據陳信的估計,東北地區的百姓人數應該在1000萬到1200萬之間。
甚至連張蔭恆也沒有想到,此時的東北總人口居然已經達到了這樣的誇張數目,但實際上,這份粗略的統計數目只統計了成年人,整個東北地區在日俄戰爭前已經達到了1500萬人,其中在奉天省的百姓便高達800萬人。
在冉東、陳信、張蔭恆以及其他軍官士兵的通力合作下,東北軍團的建設和訓練如火如荼地展開了,這其中就包括了曹躍的親表弟牛小滿。這個可憐的孩子在李亮的特地關照下,受到了嚴格的訓練,並且他數次逃走,數次被抓回來,此次捱揍,終於老老實實安下心來在軍隊中訓練了——因為逃也沒有用,李軍長關照的兵,誰敢放他做逃兵。
而此時的北京城裡,日本大使宇多一郎向曹躍詢問中國方面是如何安排聘請日本教官這一問題的——這個二貨,你還真以為我們要聘請十幾萬日軍做教官嗎?日本人來可就是劉備借荊州啊,可是如果直接拒絕也不好。
此時陸軍參謀長段祺瑞說:“從四五七八戰區調到東北計程車兵,不適應東北寒冷的氣候的作戰風格,並且日本軍隊在底層軍官和士兵的訓練方面,是非常有方法的,可以迅速幫助新兵成為戰士,更加可以幫助南方士兵適應北方寒冷作戰。”
曹躍考慮之後,覺得段祺瑞說的對,再加上已經說聘請日本教官了,這時候再返回有點戲弄人家的意思,那麼聘請日本軍隊擔任教官並非不可接受。
在與其他兵部大臣商議之後,曹躍同意了聘請日本軍隊擔任連級以下軍事教官,協助普通士兵提高戰鬥力。但是曹躍只提出希望能夠聘請兩千個日本退役士官擔任教官,指導中*隊進行訓練,他覺得太多的日本教官會讓整個中*隊陷入日本風格化——豬突式的衝鋒。
但只有兩千人的名額顯然讓日本政府非常不爽了,他們還以為能夠聘請兩萬日本人進入東北咧,所以可以想象宇多一郎與桂太郎要多失望是有多失望。
曹躍不能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