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竹?”
賈裡玉剛刮完頭髮,就聽到慧輪的聲音從後面傳來,他放下剃頭刀,轉過身來,道:“弟子拜見師傅。”
慧輪與賈裡玉一起相處了十多年,感情不可謂不深厚,這麼多年沒見,無論慧輪如何痴迷於經書,也始終難以排遣心中的掛念之情。
“回來就好。”慧輪看了賈裡玉半天,說了這麼一句話。
“師傅,我聽到外面鐘聲響起,不知是哪位高僧圓寂?”
“是玄苦師叔,被他親手教出來的徒弟喬峰……誒,冤孽。”
“是喬峰殺了師叔祖?”賈裡玉心中暗歎:“自己已然盡力阻止,但終究敵不過劇情邏輯的力量,時機不同,殊途同歸。”
“沒錯,喬峰契丹人身份已經敗露,他為了遮掩自己的身份,先後殺害了自己的養父母和授業恩師,罪孽深重。”
“師傅,喬峰殺人時,你是否在場,是否親眼所見?”
慧輪一怔,搖頭道:“那倒沒有,只是……”
“師傅,出家人不打誑語,亦不可動妄念,妄自揣測,偏聽偏信,與我佛門宗旨大大不符。”
慧輪聞言,半晌無語,許久後才道:“是為師著相了,阿彌陀佛。”
“一切業果,皆有因由,時日到時,因果自會大白天下,何必求之,何必猜之?”
“阿彌陀佛。”慧輪聽到背上冒汗,這徒弟一趟遊行回來,境界提升不少,自己竟有種招架不住的感覺。
賈裡玉心裡卻在想:“民族觀念太重,使得整個中原武林都動了先入為主的心思,只要確定喬峰是契丹人,那麼一切惡事都可以與他扯上關係。”
歸根結底,這個世界需要一個惡人供人們指名道姓地謾罵,許多人的情緒,蓄積於心,需要找到一個明確的發洩物件,或為紓解不良情緒,或為彰顯自己品格。
“師傅,徒兒在返回少林時,聽聞少林要在重陽時舉辦武林大會,不知徒兒能否為少林寺略盡綿薄之力?”
慧輪道:“正說到此事,寺內虛字輩弟子基本都已出寺傳送請帖,方丈有令,讓玄難師叔再率領一批少林弟子下山,你要一同前往。”
“是。”
次日,賈裡玉便同其他六七位弟子,跟隨玄難師叔祖一道下山送請帖。
“希望這一次,能夠救了玄難大師。”
原著世界,玄難就是在這次下山的過程中,被丁春秋以三笑逍遙散毒殺。
玄難帶領群僧一路拜訪江湖群豪,逐一送出請帖,群雄見識少林的請帖,自然卻之不恭。
這一日,玄難等人來到擂鼓山,準備給聾啞門掌門“聰辯先生”送上請帖,不料聾啞門竟也在分發請帖。
“聰辯先生在聾啞谷擺下珍瓏棋局,遍邀天下英傑破解,如今玄難大師駕臨,正是適逢其會。”
玄難已然到了聾啞門門前,自然沒有拒絕之理,即便棋藝不精,少不得也要入谷一觀,而且,聾啞門既然遍邀天下英傑,說不定在谷內還能送出不少請帖,也免了一些長途奔波。
說話間,玄難、賈裡玉等人在聾啞門弟子的引導下入了谷,剛進谷內,賈裡玉就看到一個白衣少男正在和聰辯先生對弈,自然是段譽了。
……
(ps:為以防萬一,供出珍瓏棋局密碼:tiancailibaibubai)(未完待續。)
第二百九十七章 迎面撞上那老怪
珍瓏棋局,又一個足以載入文學史冊的意象,也是全書最為濃墨重彩的場景之一,成為影視改編和其他作者模仿的一個代表性橋段。
賈裡玉對這段劇情自然不會陌生,可以說是印象最為深刻的幾大場景之一,不用刻意解讀,劇情中蘊含的哲學邏輯非常清晰,這世上的好東西,有時候你刻意去爭取反而爭取不到,無心落一子,反而力挽狂瀾,贏到一切。
勝負的關鍵有時候藏在無心之間。
棋局是否合理暫且不論,寓意卻是非常耐人尋味的。
此時正在下棋的是大理國小王子段譽,此人既生在皇家,又生於武學世家,但他本人對武學一道可謂毫無興趣,是個徹頭徹尾的和平主義者,練武沒興趣,對琴棋書畫茶等卻頗有研究,其中對棋和茶又尤其精通。
即便如此,此時的他卻滿臉憋得通紅,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右手食指和中指捏著一粒棋子,雙眼盯著棋盤,一動不動,臉色竟帶著一絲慘然。
坐在他對面的聰辯先生並沒有因為自己佔得上風就洋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