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貴王千歲千千歲(二)
趙佶回了皇宮,直奔自己在宮裡建的祭壇。又派人急召羅道士,羅道士小跑著趕了過來。施禮完畢。趙佶把剛才已經寫好的要和武植同生共死的符詔遞給羅道士,道:“道長速速施法,禱告上天。”
羅道士接過符詔一看,心裡這個氣啊,心說這個武植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平白成了皇帝的兄弟,最可氣的是看樣子貴人之夢也被這小子攪和了。這時候偏偏趙佶又加了句:“道長所說貴人之事果然不錯,朕已經找到他了,還要多謝道長神算了。”
羅道士聽了氣得心裡一陣亂罵,面上還要假裝出一副高人模樣,輕撫顎下長髯,微笑道:“能為道君萬歲解惑,貧道所願也。”得意間卻看見趙佶一臉焦急,不敢再說廢話,招呼旁邊的小道士擺好香案,拿上法器。就開始裝模做樣的施法……
第二天的朝堂上,掀起了一陣巨大的波瀾。起因自然是趙佶擬了聖旨,因他與武植結拜,按祖制,皇帝的兄弟武植自然要被封王的,聖旨裡稱,道君皇帝和武植情同手足,結為異性兄弟,以後願福禍與共,並加封武植為貴王,授開封府尹,特此昭告天下。
這一下首先就激怒了蔡京,他的兒女親家宋喬年本來開封府尹做的好好的,不知道為了什麼,昨天徽宗下令把他撤職查辦,說他治理京城不力,弄的汴梁鼠輩橫行,並任由如陸家幫之類的匪徒逍遙。蔡京求了好幾次情都不管用,只有心裡暗罵這個不知道什麼陸家幫的東東怎麼會驚動了皇帝,同時正考慮推薦哪個黨羽去任開封府尹,誰知道徽宗突然來了這麼一手,他自然不會甘心。
禮部尚書徐鐸本是前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行侍中事(宰相)章惇黨羽,為人不正,見章惇垮臺,馬上又依附上蔡京,見了蔡京眼色,立知其意,出班奏道:“萬歲,此事怕是不妥,依祖制,未見有先皇和布衣結拜者,更何況此人來歷不明,祖籍何方?家住哪裡?這些在上諭中都未提到,臣請萬歲三思。”
徐鐸是禮部尚書,管的正是門當戶對,挑的毛病也對路。趙佶昨天來的匆忙,擬旨的時候卻忘了武植的祖籍,也懶得再派人去問,不想一上朝堂就被禮部大員挑出於禮不合,正想出言辯解。旁邊又站出了端明殿學士,吏部侍郎黃裳,這黃裳卻不是蔡黨,其為人清正,所寫的詞也是一時風騷。
黃裳奏道:“萬歲,開封府尹事關京城安治,不可輕忽,本朝雖有數次親王差遣開封府的先例,卻也都是經中書舍人起草,交門下省審覆而定,萬歲……”
趙佶心急去看武植,哪有心思和他們磨牙,略一琢磨,順手拿起筆來,把授武植開封府尹的一段劃去,他本來是想等武植好轉親手去剿了陸家幫,不過聽黃裳一提醒,倒也在理,這開封府確實是個重職,也不知道武植才幹如何,能不能勝任。當下劃去了這條,又用筆在草擬的聖旨上寫下了御筆行事四個大字。
宋朝的皇帝並不能獨斷專行,按照制度,政令的形成先由皇帝與宰執大臣“平章”商議,再將“詞頭”即要點交由中書舍人起草,再將草稿將由給事中審議,給事中有權繳駁;政令經皇帝“畫可”即批准公佈之後,臺諫以至有關官員有權論列。所以才會出現上述一幕,不過皇帝有個殺手鐧,就是御筆手詔,所謂御筆手詔即不經中書省商議,不由中書舍人起草,不交門下省審覆,由皇帝在宮中決斷,並親筆書寫,或由宮中人代筆,直接交付有關機構執行。
眾大臣看他寫下御筆行事,知道此事已成定局,也只有山呼萬歲,跪拜退朝。就這樣,一道簡略至極的聖諭發下了各個州縣,各地官員都知道了萬歲結交了一個兄弟,喚作武植,至於此人的身份來歷,那是一概不知。這也是大宋建國以來最精練的封王上諭,歷次封王都恨不得把祖宗八代也追封一下,這可倒好,只是簡單提了下名字。
武植只覺得自己的身子飄啊飄啊,不知道身在何方,更忘記了自己是誰,四周是無邊無際的黑暗,似乎被風吹起在空中,空蕩蕩無所依靠。他正迷茫間,前方突然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灰色旋渦,那種死氣沉沉的灰濛看起來就極不舒服。正當他仔細打量這突如其來的怪異物事的時候,身子猛的一沉,就被一股強大的引力瘋狂的拽向那充滿詭異氣息的旋渦。他拼命掙扎起來,卻根本抵擋不住那無與倫比的力量。眼前的旋渦越來越大,眼看他就要被這旋渦吞噬。武植不由得失聲大叫起來:“放開我!”
這時候忽然耳邊隱隱聽到有人在哭速著什麼,好象在叫自己二弟,接著身子又被一另一股強大的力量牢牢抓住,死死抵抗住了旋渦的吸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