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部分

擺明了就這兩個軍事強人:蕭道成和沈攸之。一山不容二虎,遲早這兩個人得為了爭奪天下而一決雌雄。於公於私,蕭道成都必須在沈攸之的身邊插一顆釘子。而張敬兒無論年齡再小、資歷再淺,畢竟是蕭道成為數不多的心腹之一,也是立過軍功的人。更何況,真能把他蕭道成和沈攸之之間的這層利害關係點透的人也不多。光憑這點,就說明這人不可小覷。

既然如此,蕭道成當然就沒有理由拒絕他了。

數日後,朝廷的詔書就下來了:任命驍騎將軍張敬兒都督雍、梁二州軍事兼雍州刺史。

來者不善。

張敬兒赴任的船隊一從建康出發,沈攸之的眼睛就緊盯著他。

張敬兒一路溯江而上。

直到看著他進入雍州府的所在地襄陽,沈攸之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這是蕭道成的人,不得不令沈攸之格外警惕。

張敬兒到任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向沈攸之大獻殷勤,派人饋贈不斷。沈攸之也就禮尚往來,厚禮回贈。沈攸之摸不透張敬兒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就試探性地給他寫了一封信,以遊獵為名邀請他到荊、雍交界處會面。張敬兒回信說:“你我心中默契就有如見面,所以在形式上就不要顯得過於密切。”

這句話說得聰明而謹慎,且分明有些弦外之音。

尤其是這層弦外之音讓沈攸之聽著挺舒服。他覺得這個年輕人應該是可以信任的,甚至是可以籠絡的。

張敬兒把這一切都密報蕭道成。蕭道成當然知道該怎麼做,就寫了一封信給沈攸之,說:“張敬兒雍州刺史的職務一旦撤換掉,您認為由誰繼任好呢?”

三 兩個軍事強人(2)

沈攸之大喜,終於明白為什麼這個年輕人要向自己靠攏了,原來他已經失去了蕭道成的信任。於是沈攸之興沖沖地把蕭道成的信拿給張敬兒看。他覺得如此一來,這個年輕的刺史必定要脫離蕭道成而徹底倒向自己。

沈攸之走後,張敬兒笑了。

隨後,遠在建康的蕭道成也笑了。

因為沈攸之入局了。

桂陽王劉休範死後,劉宋王朝輩分最高的親王就是時任南徐州刺史的建平王劉景素了。

在一幕幕骨肉相殘的慘劇之後,宋文帝劉義隆的兒子無一倖存,在他的孫子中,劉景素的年齡最大。宋明帝劉彧死後,少不更事的蒼梧王劉昱即位,朝野上下立即掀起一股廢幼帝立景素的呼聲。劉昱的外家陳氏頓時把劉景素視為眼中釘。而小皇帝身邊的近臣楊運長和阮佃夫一心想著弄權,自然也不希望幼帝被年長的君主取代,因而逐漸與建平王劉景素勢不兩立。

處在這個顯著位置上的王爺,當然會再一次成為寒士們鎖定的物件。

幾年來,帳下的幕僚將佐一直苦勸他起兵。劉景素心中亦有此意,一直在等待時機。

元徽三年(475)年底,劉景素手下一個叫王季符的將軍因事得罪了他,單槍匹馬從京口(今江蘇鎮江市)逃回建康,狀告劉景素謀反。楊運長和阮佃夫立刻就要發兵###。袁粲和蕭道成不同意。劉景素隨後馬上派兒子劉延齡到朝廷表###跡。朝廷很審慎,把王季符調任梁州,然後給了劉景素一個不大不小的警告,撤銷了他徵北將軍和開府儀同三司的職務。

劉景素知道朝廷已經不信任他了,於是加快了政變的步伐,暗中派人頻繁往來於京口和建康之間,籠絡了冠軍將軍黃回、遊擊將軍高道慶、羽林監垣祇祖等一大批在朝的軍事將領,同時還收買了許多不得志的軍人。當時小皇帝劉昱經常在夜裡出宮遊玩,這批將領便計劃佔領石頭城,遊說蕭道成發動政變,逮捕小皇帝,迎立建平王。如果蕭道成不從,就把他一塊幹掉。可劉景素卻擔心時機不成熟,多次阻止了政變計劃。

一直密切關注劉景素的楊運長和阮佃夫對此有所耳聞,立刻派了一個叫周天賜的人投奔劉景素,勸他即時出兵。劉景素料定這是一個陰謀,馬上砍了周天賜,將他的頭送回了建康。

元徽四年(476)七月初一,急於發動政變的羽林監垣祇祖不願再等待,突然率領幾百名部下從建康投奔京口,聲稱朝廷發生了內亂,勸劉景素即刻發兵進入建康。劉景素信以為真,未及調遣軍隊便倉促舉事。

其時他帳下可供支配計程車兵只有千餘人。

劉景素為了這場政變處心積慮地準備了好幾年,卻在最後一刻亂了方寸。

這區區一千多人,如何爭霸天下!?

七月初二,楊運長和阮佃夫宣佈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