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路途,第一批的伊拉克宇航員,正在哈薩克接受培訓,伊拉克的載人航天工程,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夜色漸漸降臨,發射臺上的太空梭。靜靜地矗立著。
和美國的太空梭比起來,這種暴風雪號有些更合理的設計,美國的太空梭上,尾部有三臺主發動機,在入軌的時候,需要主發動機和附加發動機共同作用。而暴風雪號上沒有主發動機,它就像是側掛在能源號火箭上的一個載荷,這樣就大大減輕了太空梭的入軌重量,同時騰出位置安裝小型機動飛行發動機和減速制動傘。雖然從外表上看,它們都是掛在一個大的圓柱體上面的。但是,美國的太空梭上的那個東西。就是個巨大的燃料箱,而蘇聯的,就是一枚實打實的火箭,這就是區別之處。而且,安全性要大大提高,太空梭號稱可以重複使用很多次,但是,美國的太空梭遠遠沒有達到宣稱的次數,其中多次使用的發動機,就是導致故障不斷的一個罪魁禍首。而暴風雪號完全沒有這種問題,不過,它在尾部安裝了小型的調整發動機,這樣,暴風雪號著陸時,可用尾部的小型發動機做有動力的機動飛行,安全準確地降落在狹長跑道上,萬一著陸姿態不佳,還可以將太空梭升起來進行第二次著陸,從而提高了可靠性。而尾部的減速制動傘,在降落滑跑過程中當速度減慢到50公里/小時時自動彈出,使太空梭在較短距離內停下來。
這個專案,在蘇聯時期,其實就已經成熟起來了,唯一需要繼續進行的,只是試驗飛行而已。
這架在伊拉克完成了最終建造的航天器,已經是全狀態的飛行器,包括上面的生命維持系統,包括在上面安裝的兩個假人,伊拉克站在蘇聯的肩膀上,一下就站得很高了。
暴風雪號,需要靠能源號火箭攜帶下,才能夠飛入天空,和太空梭比起來,能源號火箭,對伊拉克的意義,恐怕並不比太空梭小。
想把一百多噸的太空梭送入太空,這是個相當浩大的工程,為了這種太空梭的發射而專門研究的能源號火箭,在蘇聯的研發歷史,已經有幾十年。
這個歷史,要從蘇聯失敗的登月計劃上開始,蘇聯登月的失敗,就是因為沒有成熟的火箭發動機可以使用,痛定思痛,開始了能源號火箭的開發。
這種火箭在一開始,就採用了模組化的設計,透過搭配,達到不同的載荷要求,比如,把二百噸的載荷送到近地軌道,把三十噸的載荷直接送往月球,或者送往火星。
它的輔助推進器,採用的是先進的液氧煤油發動機rd170,在後世,由它的這種助推器,改進出來的天頂系列運載火箭,一直都在進行飛行,它的推力高達740噸,是長征系列火箭發動機的十倍,因此,天頂系列火箭,只需要一臺這樣的發動機,就足夠飛行了。
而且,液氧煤油發動機沒有任何汙染,是最理想的火箭發動機,這方面,前蘇聯遠遠地走在了前面。
而主推進器,則是液氧液氫發動機,總質量八百噸。
蘇聯耗費了幾十年的時間,資金耗費了近五百億盧布,終於研製出的一款遠超過土星5的運載火箭,只可惜,在後世,這樣先進的運載火箭,只進行了兩次試飛,其中一次,就是附帶暴風雪號太空梭的飛行。
生不逢時,這樣的火箭,最後只有子系統,也就是助推器成為的天頂火箭,還在商業發射,主推進器的發動機在出售之外,這種火箭,同樣無疾而終了。
有了太空梭,伊拉克還必須得有能源號火箭才行,不過,對於這樣一個更加耗費資金的專案,庫賽沒有捨得花費更多的資金,他只是重金請到了能源號火箭的總設計師古巴諾夫以及一大批其他的技術人員,然後,在南方機械製造廠等地購買了各種重要的零部件,包括兩種重要的發動機,之後,在伊拉克組裝出來的。
伊拉克的各種工業加工裝置,都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又請到了南方機械製造廠的大批技術人員,他們可不是山寨這種火箭,而是完全地重新制造。雖然現在重要的發動機還需要進口,但是,伊拉克最終會實現自己製造這種先進的發動機。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過,只要有現在的這些技術人員,庫賽相信,一定可以實現伊拉克航天工程的巨大進步。
這些專案的實施,帶動了伊拉克國內在材料,機械,電子,生態等各方面的技術的進步,拉動了許多的高新科技的發展,轉化為民用專案在各方面的進步,最終轉化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95年3月18日,晚上八點三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