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收不誤。老陶覺得這事兒實在荒唐,他說:“連自己家雞下的蛋都吃不完,怎麼還要買別人的雞蛋呢?”

陶文江回答說:“可以醃成鹹雞蛋。”

因此,雖然陶文江很少走家串戶,沉默寡言,但村上的人緣卻是極好。經常有一些村民在老陶家門前轉悠,他們不是來看老陶家的傢俱和新屋的(熱潮已經過去),而是專門來找陶文江。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園子(11)

村上有一個光棍叫有明,經常上門,也不說話,看著老陶一家吃飯。夏天的時候就陪老陶家在屋外的空地上乘涼,遲遲不肯離去。有明不說話,陶文江也不說話。老陶家人都知道他是衝陶文江來的,但不知道找陶文江何事。後來他們發現,有明是在等一支菸。

陶文江本人吸菸,仍保留著給來人遞煙的習慣。有明一來,他就默默地遞上一支香菸。對方抽完,接著等第二支。一晚下來,有明大約能等到三四支香菸(這是陶文江吸菸的頻率)。最後,夜露已重,老陶將乘涼的竹床搬回屋去,一家人準備睡覺,陶文江給有明遞了最後一支菸。有明接著,夾在耳後,心滿意足地走了。那支菸他大約準備臨睡以前享受。

後來在老陶的倡議下,老陶和陶文江都改抽了三餘的旱菸袋(厲行節約,為打萬年樁做準備),陶文江還得預備一盒香菸,用以招待來訪的村民。

陶文江的做法雖然起到了聯絡群眾的作用,但破費實在不小。對於這件事,老陶不免有些看法。特別是當他看出陶文江並非是出於心計,而是生性如此,大手大腳,就更加不滿了。如今已不比當初,工資說斷就斷,他們得做好最壞的準備。作為一家之主的老陶感到了肩上無形的壓力。

10

新屋落成,園子也整飭得差不多了,老陶的目光轉向了三餘一隊。

三餘一隊是老陶家房子、園子所在的地方,陶馮氏和小陶都在隊上吃糧。所以說三餘一隊就是他們的家,隊上的鄉親父老就是他們的親人。三餘一隊的興衰就是老陶家的興衰,三餘一隊的未來就是他們家未來。這是一種榮辱與共的關係。老陶於是帶著建設新屋、園子的熱情投身到隊上的農業生產中去。

首先得摸清一隊的田畝情況以及歷史現狀。老陶準備了一個塑膠皮的小本子,走到哪裡帶到哪裡,一面和村上的幹部群眾聊天,一面不停地往上面記著什麼。

幾個月下來,老陶對三餘一隊的瞭解比三餘人還要全面深入。這得歸功於當年他在南京郊區搞土改時經受的鍛鍊。老陶對農村生活並不陌生,可以說有著豐富的經驗。當然,他搞土改的地方是蘇南農村,節氣和農作物的生長情況與三餘有所不同。但兩地都是農村,有其互相比較借鑑的地方。況且經過蓋房和整修園子,老陶對三餘的農村生活也已有了非常具體的瞭解。

讓我們翻開老陶小本子中的一頁,就知道我絕不是在信口開河。

齊溝子:七十六畝,其中十畝地薄長勢不好,割苕子十畝作底肥,磷肥每畝四十斤,種粳稻。

小尖子:十畝,地勢好培育壯苗,種秈稻。

大豐田:二十六畝,苕子二十畝作底肥,磷肥用沾秧根的方法,每畝十五斤。

東南春田:……

東湖田:……

小堂屋基田:……

村頭麥茬田:……

這裡不僅有三餘一隊田畝的自然情況,更有老陶的分析理解和計劃。此外,老陶還有三個本子,一本記著一隊每天的農業大事,一本是隊上的秋蠶養育日記。最後一本里記錄了村上每家的人口情況,包括姓名、脾氣、窮富、身體狀況以及相互間的親屬關係。

老陶家的人,除了老陶,行走在村道或田埂之上,只能分清道路左邊或右邊的田塊,只有老陶能叫出三餘一隊每一塊田地的大名和別號。為此老陶很得意,嘴巴幾乎都笑到耳朵根上去了。

一隊是個窮隊,全村兩百多口人,老陶家下放那年糧食產量剛過九萬斤。按每人四百斤分糧,每年能賣給國家的餘糧不過幾千斤。餘糧少,所得的現金就少,公積金就少。公積金少就無法購買所需的生產資料,用以發展隊上的生產。這是一種惡性迴圈。老陶的宏偉藍圖從增加糧食生產入手,計劃第一年增產糧食一萬斤,第二年增產兩萬斤,第三年增產三萬斤。也就是說,第三年三餘一隊的糧食產量就得達到十五萬斤。這個數字,隊上的人連想都不敢想。一年過去後,一隊的糧食總產量果然增加了一萬斤,達到十萬斤了。再此基礎上,他們有些敢想十五萬斤了。當然,也只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