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摩爾曼斯克,不想在你們那裡搞什麼名堂,也不希望來我們這兒搞什麼名堂!”他接著說,“英國人,日本人,還有別的許多外國人,已經在我們的國土上呆了很久,被我們趕走了,我們再也不想讓任何人利用我們的國土來達到他們自己的目的!” 。 想看書來
大德篇(7)
“好,那我們就不提這個建議了。”赫魯曉夫尷尬地說。
上述場景,是當年擔任翻譯的李越然同志提供的。事後毛澤東還問李越然:“你是不是怕赫魯曉夫?我用手指他的鼻子,你為什麼不用手指他?”可見當年赫魯曉夫損害我們民族利益的企圖,的確是觸痛了毛澤東屬於炎黃子孫的那根神經,毛澤東確實是存心要教訓他。
但是,赫魯曉夫碰了一鼻子灰似乎還嫌不夠,第二年,即1959年秋天,赫魯曉夫與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戴維營會談之後,來到了北京。他這次興沖沖地說:“毛澤東同志,我給您帶來了好訊息。”他說已經找到了“解決臺灣問題的好方法”——“臺灣應該用列寧遠東共和國的辦法來解決”。原來他把列寧在特殊情況下所作的讓步,當做解決臺灣問題的辦法,實際是要中國承認臺灣脫離中國。毛澤東一聽,立刻反駁說:“遠東共和國是由共產黨控制的,你所說的臺灣也是由共產黨控制的嗎?”赫魯曉夫見此計不成,又碰了一個釘子,立即轉變話題,要求釋放在朝鮮戰爭期間以及後來在中國東北被俘獲的美國空降特務。毛澤東說:“這就更難辦了,你知道我們是有法律的。”原來赫魯曉夫在美國已經答應了艾森豪威爾的要求。他這時只好嘆了口氣,可是誰又讓他替中國越俎代庖呢!
同類的事件還可以舉出尼赫魯製造的中印衝突。這件事也與赫魯曉夫有關。他曾設想把中國的一塊領土劃給尼赫魯,認為“那隻不過是塊荒無人煙的凍土地”,如果能說服毛澤東,就能換取尼赫魯“反帝”。事實上他在背後已經答應了尼赫魯。尼赫魯在這種背景下,於1959年8月派印度軍隊侵佔了朗久,挑起了衝突。隨後又提出要佔領我國十二點五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的要求。這完全是荒謬無理的。我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展開了英勇的反擊。這一仗打得相當乾脆漂亮,幾乎使入侵的印軍全軍覆沒,僅有小部分逃竄。尼赫魯本來有恃無恐,宣佈要把我軍“清除掉”,不料卻得到這樣的下場。而我們考慮到印度是第三世界國家,今後還要團結它,於是戰後將全部繳獲的武器以及所有俘虜全部送還。這一仗從頭到尾都是毛澤東親自掌握和指揮的。戰前連續七次向印方提出抗議,又讓周總理連寫三封信給尼赫魯,勸其懸崖勒馬,以中印友誼為重,可謂做到仁至義盡。印軍入侵後,又等他們深入我國領土一段距離,便於包圍殲滅後,才開始反擊,因此大獲全勝。整個中印邊界反擊戰,不僅有力地維護了我們的民族利益,而且從頭到尾,從政治到軍事,從戰鬥到送還武器、俘虜,其全過程可以說是一部完整的藝術創作。不是毛澤東這樣的高手,是做不出來這樣的千古奇文的。毛澤東曾經估計,中印邊界這一仗,可以爭取十年的安定,這種安定局面至今已有三十年了。
至於來自美國的壓力,毛澤東尤其採取蔑視的態度。1944年,那個後來當過美國駐中國大使的赫爾利,就曾來到延安調停過國共兩黨的關係。當時他是作為反法西斯同盟者的身份出現的,但據師哲同志介紹,此人相當粗魯無禮。他與毛澤東會談時,不由自主地拿出帝國主義者的架勢,蠻橫地說:中共必須同蔣介石國民黨合作,絕不要打內戰。如果你們答應,美國的武器就可以源源而來;如果你們打起來,你們未必贏,美國人也不能原諒你們,他們就會議論、批評、責難,甚至罵人。難道你們不怕這種不利於你們的輿論壓力嗎?毛澤東聽了,不禁火冒三丈,當即不客氣地說:你們美國人吃飽了麵包,喝足了牛奶,睡夠了覺,無事可做,天天想罵人,那是你們自己的事。飛機、大炮、坦克、軍艦也是你們自己的。我們有的是小米加步槍,還有兩隻手、兩條腿,我們自己會處理好自己的事情……這一席話,把不知天高地厚的赫爾利弄了個目瞪口呆。也許這時他才醒悟到他面對的不是別人,而是共產黨人毛澤東。
由此可知,中華民族的利益,在毛澤東的心目中是何等的神聖啊!不管壓力來自何方,不管是誰,也不管這力量有多麼強大,我們的民族是不能受到絲毫的玷辱和損傷的!
大德篇(8)
三、時刻關懷著國家的安全,力爭快步跨入強國之林
毛澤東的大德,還表現在他時時刻刻關心著國家的安全,並渴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