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們原來預計的戰爭程序,大為縮短。原來預計,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約需要五年左右時間,便可能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現在看來,只需從現時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這話一點不錯。不過兩個多月,即1949年2月3日,我軍就在北平舉行了莊嚴的入城式,隨後中共中央的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也進入了北平。又過了兩個多月,即4月23日,我軍佔領南京,標誌著蔣介石國民黨二十二年的反動統治從此宣告滅亡。從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的1946年7月到我軍佔領南京,還不到三年時間;從我軍1947年3月19日退出延安到我軍佔領南京,剛剛兩年時間;從我軍主動放棄張家口到我軍再次解放張家口,也是兩年時間。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擊敗了美帝國主義全力支援的蔣家王朝,戰爭程序如此地迅速和順利,戰果又是如此的輝煌,這不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嗎�

但是,出現這種奇蹟的原因何在呢�從總的方面說,這是由於我黨的高度成熟,其標誌就是毛澤東思想的高度水平以及全黨在毛澤東思想上的團結和統一。表現在軍事上,不僅毛澤東的指揮藝術得到天才的發揮,即各大戰略區的領導人,也都在“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統一思想下,指揮大兵團作戰,做到得心應手。戰爭的第一年,敵軍即被我殲滅一百一十二萬人。以後又逐年增多,以至最後全部覆滅。我們又何以能做到這一點呢�毛澤東同志說: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可以說,在解放戰爭中,這種人民戰爭的偉力,是最集中、最有力、最高度地發揮出來了。這才是解放戰爭勝利的真正的源泉。

陳毅元帥曾很感慨地說過:我們的勝利是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這是身歷其境的高階指揮員深有所感的話。試想,百萬大軍開到前方,一無火車,二無汽車,那些數量龐大的糧食彈藥,是依靠誰來運輸的呢�在華東平原上不就是靠老百姓的千千萬萬輛的小車嗎�沒有這些老百姓的小車,淮海戰役能夠進行嗎�其他戰場又何嘗不是如此�聶榮臻元帥在其回憶錄中也說到平津戰役中華北人民支援前線的動人情景:“那時候,正值隆冬,冰天雪地,他們聽說要解放北平、天津、張家口,立即掀起了支援前線的熱潮。那情景真是非常感人,非常壯觀�當我從孫莊去孟家樓平津戰役指揮部的時候,一路上看到成千上萬的人民群眾和廣大民兵,趕著滿載物資的大車,不分晝夜地朝北平、天津方向前進,真是前不見頭,後不見尾,一眼看不到頭呵�我還得知大清河兩岸的人民群眾,晝夜組織四萬多人參加突擊破冰隊,兩天內砸開了一百多里冰河,使白洋淀和大清河兩岸的船隻,能夠將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其實,在整個解放戰爭期間,都是如此。隨著部隊野戰遠征,攻城奪地,便有成千上萬的民工跟隨其後,有的扛著擔架,有的牽著騾馬,有的趕著大車,大車上拉著丈把高的雲梯,一路上歡歌笑語,聲震四野。有的甚至隨軍轉戰數月不歸。這種景象一直持續到抗美援朝期間。筆者在朝鮮,就看到有不少東北民工也伴隨大軍來到異國戰場。他們戴著大皮帽子,扛著擔架,揹著糧食,冒著敵機轟炸,行進在冰天雪地之中。據統計,自1946年7月至1948年9月,山東有五百八十萬民工支援前線,冀中有四百八十餘萬民工支援前線,有的曾隨大軍轉戰萬里,走過四十餘縣。其他戰場也莫不如是。這些民工,他們都是普通農民:一不要報酬,二不避艱險,拋家離子,將生死置之度外,情緒還那樣愉快,這種景象在戰爭史上實屬罕見。值得思考的是,他們何以有如此高昂、持久不衰的革命積極性呢�這種積極性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大智篇(18)

至於說軍隊,軍隊也是穿軍服的農民。解放戰爭,其戰爭規模之大,戰爭之殘酷和損耗之多,都大大超過抗日戰爭。部隊如果沒有及時大量的補充,那是難以支援的。可喜的是,農民參軍的熱情異常高漲,且覺悟程度很高。華北解放區就有成百萬農民參軍,東北有一百六十萬農民參軍,使我軍源源不斷地得到補充和不斷地擴大。不言而喻,這同農民對戰爭的態度是密切聯絡著的,同農民高漲的革命熱情是聯絡著的。問題是他們何以迸發出如此高的革命積極性呢�原因正是由於解放區普遍實行了徹底的土地改革,使廣大貧僱農分得了土地,這才喚醒了他們深厚無比的革命潛力,以令人目眩的姿態,昇華在為自身利益而戰的戰爭之中,這正是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秘密所在。

結束了存在數千年的封建剝削制度,這是中國歷史上一件了不起的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