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不只是朋友》等獲得“年度金曲”,頗受歡迎的還有《一夜傾情》、《我愛ICHIBAN》、《我會像你一樣傻》等。

1992年是張學友演唱事業的巔峰之年。

無論實力和銷量,他都是“四大天王”中的佼佼者。

他的《真情流露》唱片使他成為香港第三位單張專輯超越“八白金”的歌手,唱片中10首歌竟有9首成為流行榜大熱;而另一首《愛·火·花》還沒有面市,就已有“6白金”的訂單,內中的歌曲還為張學友贏得了不少獎項。

無疑,這兩張唱片至今都是香港歌壇的驕傲。

進入1993年,“四大天王”的“龍虎之戰”愈演愈烈。

“陽光小子”郭富城率先進軍臺灣市場,他將頭一年的粵語大碟《第四晚心情》中的許多歌,翻成最新國語大碟《把所有的愛都留給你》,其目的是迎合臺灣歌迷的口味。

這首歌很快在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流行歌榜上上榜,為他贏得了一定的口碑。

郭富城走紅臺灣,這讓非常重視臺灣市場的劉德華稍稍感到壓力,隨後不久,他在臺灣發行了製作精良的新國語專輯《真情難收》。

《真情難收》是劉德華“比較有信心”的一張專輯。

果然,專輯一面市,很快進入“臺灣金曲排行榜”,並久居冠軍寶座;另一首專輯《一輩子的錯》,也在臺灣中國廣播公司的“知音時間”排行榜上的重要位置上久久停留。

也就是這一年的年初,劉德華榮登臺灣“1992年十大最受歡迎偶像”之首,因此,《真情難收》也可說是他對廣大臺灣歌迷的真情回報了。

劉德華新專輯走紅臺灣時,“四大天王”中惟一沒有入選“十大偶像”的張學友,也毫不客氣的帶著自己的新國語專輯《吻別》,信心十足地向臺灣歌壇進軍了。

劉德華與張學友在臺灣同時推出新國語專輯,新聞界不可能不盯上。

7。天王中的天王(2)

很快,華仔、學友臺島龍虎鬥的訊息,便見諸於港臺各家報紙娛樂版的重要位置。

這場“龍虎鬥”,究竟是不約而同還是“早有預謀”?

局外人自然難以分析。

不過,從兩人不相上下的銷量來看,似乎打了個平手,但從電視排行榜來看,劉德華仍小勝一籌。

1993—1994年,劉德華再次連續蟬聯十大偶像冠軍,成為在臺灣歌壇舉足輕重的“三連冠”,其歌界“天王”的地位更加穩固。

黎明是“四大天王”中在臺灣歌壇成績欠佳的一位。

但在內地市場,他的影響力不可小覷。

1992年,黎明在紅館舉辦個人演唱會獲得成功後,趁勢揮師北上,成為首位問鼎首都體育館的香港男歌星。

“黎明1992北京演唱會”,震動了內地歌壇,《我來自北京》的歌聲,唱響了北京夜空。

與黎明相比,劉德華對進軍內地市場明顯信心不足。

除在“金雞、百花獎頒獎晚會”等義演中有過幾次露面,在內地歌壇基本上看不到他的身影。

但,劉德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雖然在內地鮮有露面,可受歡迎的程度卻不比黎明遜色。

1992年,內地歌迷把“全中國最受歡迎歌星獎”頒給了劉德華,毫無疑問的證明了他在內地的影響力;大江南北,海疆邊陲,到處都是喜歡他的歌迷。

據說,上世紀90年代初期,偌大的內蒙古僅有一家卡拉OK歌廳,那裡僅有的一張卡拉OK歌碟,就是劉德華的《一起走過的日子》。

這讓劉德華深感震驚,朋友們瞭解到這個情況後,和他開玩笑說,劉德華真是幸運,一曲走天涯,紅遍全中國。

劉德華心想,如果真的能夠紅遍全中國,那才稱得上是最大的成功,因為中國的聽眾群是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相比的。

1993年,劉德華推出日文細碟《再一次擁抱》;1994年,《忘情水》引起轟動。

1995年,劉德華從飛碟跳槽“藝能動音”,國語專輯《真永遠》就是他在新公司推出的第一部作品。

劉德華的加盟,令“藝能動音”欣喜萬分,新唱片發行時,他們特意邀請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等國的100多位新聞記者與發行商,到香港召開記者招待會,場面熱烈而隆重。

次日,幾乎全世界的華文報紙都同時刊載了劉德華推出新專輯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