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軍接著道:“中國電影史那門課上應該提到過,在入世之前我國的電影業幾乎是不求盈利的,除了馮小剛的電影,幾乎都是賠錢的,不過這些錢都是各大製片廠來出,說白了就是國家掏錢給導演們拍電影,只要求他們能拍出在國際上得獎或者符合政治需要的電影,導演們不用操心資金和回報,所以一門心思都鑽進了藝術裡面,而忽略了電影的觀賞性。現在我們已經加入了wto,雖然在電影產業中還有很多本土保護政策,限制了外來電影的過多進入,但這種保護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影迷們現在看電影多是為了消遣為了娛樂,而我們卻拍不出這樣的電影,每年的電影票房總是被國外的那幾部電影占了大頭,剩下的一百來部國產電影占了小頭,所以我們必須發展自己的電影工業,讓電影成為一種能夠盈利能夠健康發展的產業!”
張院長的話很對麥衝的心思,張會軍是身為學者站在整個中國電影界的立場來發表的觀點,麥衝是站在天下傳媒老闆的立場上以賺錢為目的發出的感慨,只有讓內地電影市場重新煥發出商業的生機,這個蛋糕才能做大做強,天下才能賺取更多的利潤。
麥衝這時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我覺得私人資本進入電影市場是一件好事,起碼這些商人都是以賺錢為目的的,他們會探索出一條賺錢的路子,這樣更有利於實現中國電影產業化,就像天下影業和華誼兄弟那樣。”
“還有新畫面和開了竅的張藝謀。”張會軍加了一句,張藝謀和張會軍是同班同學,都是78級攝影系的,現在還一直有聯絡,老謀子的《英雄》從一開始籌備策劃他就有所關注。
“沒錯,別管《英雄》在國內有多少爭議,但它卻是賺錢了,國產大片模式還在探索中,要做到票房和口碑兼顧確實困難,但這也是產業成型不得不經歷的陣痛。”別看麥衝常逃課,但理論水平一點也不低,這也是因為他是個把電影當做賺錢工具的人,所以對這方面思考的多了些。
“以前怎麼沒發現小麥還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年輕人啊!”張會軍滿意的看著麥衝。
麥衝謙遜道:“都是院長教導得力。”
“哪裡哪裡。”
“客氣客氣。”
三個美女,六隻眼睛看著眼前兩個男人侃侃而談都已經有些暈了,也就徐靜蕾聽進去了點,有些若有所思。
“好了,你們隨便轉轉吧,我先回賓館了。”張會軍和麥衝他們分開後,又看了影展幾眼便走了。
麥衝本來想接著去港臺展看看,聽說那裡有展覽張國榮的遺作《異度空間》,好像片中最後的那個場景的地就是張國榮自殺的地點。
不過江一燕卻指著一處地方疑惑道:“那裡怎麼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
“那裡好像是韓國影展區吧。”徐靜蕾道,她隱約記得四個影展區的大概位置。
好奇心誰都有,尤其是女人,應三個女人的要求,麥沖和她們一起走過去看看怎麼回事兒,難道是哪個國際巨星蒞臨電影節指導工作。
走近了一些,只聽到如潮的“思密達”“偶吧”之類的聲音,圍觀的多是一些二十歲以下的年輕人還有一些不斷按動快門的記者。
麥衝個子高看得遠,微微踮著腳尖就看清了原來人群裡圍著一男一女,狂熱的少年少女們眼裡全都是小星星,麥衝拉住一個記者模樣的問:“哥們兒,裡面是誰啊?這麼大陣仗。”
記者認出了麥衝四人的,馬上放棄了前方的艱難險阻:“只要你們讓我來個採訪我就告訴你們,去他孃的韓國棒子,老子才不鳥他們呢。”
麥衝笑道:“採訪還是算了吧,我已經知道里面是誰了。”
“誰啊?”高圓圓問。
“張娜拉和鄭科。”麥衝答道。
“你怎麼知道?”江一燕踮著腳尖看了半天也沒看到那兩個人名。
“那裡不是寫著韓文的嘛。”麥衝指了指一道歡迎的橫幅。
記者馬上在小本本上寫了一句:麥衝精通韓文。
“張娜拉,這麼名字聽著怎麼這麼熟啊?”徐靜蕾凝思道。
“你們不是要合作一部電視劇嗎?”麥衝提醒了一句,張娜拉三字他是在崔新琴老師家第一次見到徐靜蕾的時候聽她說的,她現在反倒忘了。
徐靜蕾拍拍頭:“想起來了,那個電視劇下個月開拍,不過我們倆沒有對手戲,我就是個客串的,還沒有崔老師戲份多呢。”
記者心裡一陣激動,馬上又寫了一句:韓流明星張娜拉將進軍內地,於下月和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