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朝並無多大差別,朕奉行的是大一統的思想,當然,現在說這些為時尚早,你們安南,目前採取中立之法,朕默許之,但當朕揮師北伐,消滅蒙古,收復山河後,朕定會將安南納入我大宋之版圖,朕會讓安南的百姓也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
作為安南國的首輔大臣,陳元當然清楚眼前的局勢。蒙古大汗忽必烈傳承了其先祖成吉思汗的強勢,繼續東征西伐,指揮蒙古鐵騎四處征戰,且是戰無不勝,而宋朝新皇帝和以往的歷朝宋帝都大不相同,勢態之強甚至遠遠超過了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更讓人費解的是,宋朝新帝並沒有擺出天朝的“派頭”,安於接受周邊小國的納貢,不久前,大宋已經將琉球群島納入版圖,成立了琉球省,這無疑就是在向天下示威,大宋之大一統行為已然昭顯盡露。安南小國,彈丸之地,身處兩頭猛虎之間,其結局也就不難猜測了。
陳元沉默片刻,問道:“陛下,陳元有一疑問,可否相問?”
“請講。”
“陛下認為即將到來的宋蒙大戰,宋朝有幾分成算?”
我毫不猶豫道:“朕有十足的把握。”
“十足?”陳元猛地喝了一口熱茶,似乎給自己壯了壯膽,才繼續言道:“陛下,從蒙古成吉思汗崛起之後,先後統一了大漠,消滅了金國,收復了西夏和高麗,十年前更是將大理國吞併,一時風光無限,而大宋朝儘管守住了半壁江山,然自‘端平入洛’之後,軍力每況愈下,六年前,川中劉整投降,無疑又是雪上加霜,此消彼長之下,又怎麼能說,在未來的宋蒙之戰中,陛下有十成勝算呢?”
陳元的想法,是當今天下絕大多數人的想法,在大家看來,即使是五五開,也是略微抬舉了宋朝,最合理的勝算比列應當是蒙古六成宋朝四成,這四成的原由主要就是因為有長江之險和城池的堅固。
一旁的賈似道端著酒杯,好像也是十分想要知道我的答案。
我笑笑:“陳元,決定戰爭勝敗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財力,二是物力,三是人力,這點你認可嗎?”
“陛下言之極是。”
“好,那朕就此三點逐一分析。首先是財力,這點朕以為不用多做解釋吧,我朝的財力雄厚,本就勝於蒙古,特別是近兩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我朝的國庫日漸充裕,蒙古忽必烈雖然也想發展經濟,但這個馬背上成長起來的大汗在這一點上是遠遠不如我朝的。第二是物力,儘管這些年來,蒙古人的疆域越來越大,然其所得之處都不是什麼富有之地,朕舉個簡單的例子,我朝將士的鎧甲和兵器就要勝過蒙古將士的裝備吧,整個軍需物資做一對比,除了戰馬之外,我朝均可勝出一籌。至於第三點,朕認為是你們最為關心的吧。”
陳元下意識地點點頭道:“正是。”
“決定戰爭勝負的直接因素就是軍力,軍力是什麼,大家都知道,就是軍隊的戰鬥力。人人都說,我朝自孟珙之後再無良將,蒙古鐵騎所向無敵,我大宋朝的軍隊只會依託城池打防衛戰,若將雙方的整體軍力做一對比,蒙古人的單兵素質要遠勝過宋人將士。或許,你們也是這麼認為的,對此,朕暫且不去分辨。”
“我朝剛剛佔領了琉球群島,這點太師十分清楚,陳元,想必你也聽說了吧。這件事的起因是我朝水師為殲滅長期盤踞在我海域的海賊張瑄,而琉球之人竟然庇護張瑄,讓其登島躲避,我朝才不得已而為之。那張瑄在海上作惡多端,截殺來往船隻,私運禁品前往北方,於法於理,都早就該將其剿滅了,之前,我軍也數次征討,卻都無功而返,為何這次就能成功呢?你們想想,這並不是因為張瑄的實力大不如前,而我朝水師呢,還是原來的人馬,人馬戰船未變,但我軍的戰鬥力卻明顯變了,變得強大了。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想必你們心裡都大致明白吧。”
我自己答道:“是因為我大宋水師計程車氣變了,是因為我大宋水師有了必勝的信念,是因為我大宋水師有了屬於他們的靈魂,而且,這種靈魂已經遍及我朝所有的軍隊之中,也就是說,我軍重新擁有了自己的軍魂。一百年前,我朝有支戰無不勝的岳家軍,他們靠什麼取勝?就是因為岳家軍有自己的軍魂,而今,我朝所有的軍隊都有了這種軍魂,難道還不能取勝嗎?”
我看著無語的陳元道:“陳元先生,朕再回頭說說前面的那些問題,良將,其實什麼時候都存在的,古人不是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嗎?就如我朝揚州軍區的制置使李庭芝,就是由太師親手提拔的,在李庭芝鎮守揚州的數年間,蒙古人絲毫不敢兵犯。其他的如夏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