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不注意就會造成對文物的損壞,如果你認為對這個東西的損壞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話,我也沒有意見,反正我事先就已經告訴過你們,只要他進去造成干涉,使得文物損壞的話,一切都與我沒有關係。”
“老爺爺,我保證只呆在一旁,什麼事情都不做的,”扎西多吉的孫子趕緊乞求道,因為他知道,自己這一次有幸能夠碰到這麼一件親眼可以看到,親手可以摸到的文物,實在是算運氣好,如果放棄的話,自己就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夠再次碰到這些東西了,所以此刻才會如此的緊張。
周文兵見扎西多吉的孫子一臉期待的望著自己,笑了笑說道:“老人家,在考古上面,這孩子可算得上是一個天才,現在是他學習的大好機會,我能夠教他的東西也不多,而現在的實際操作才是他應該好好學習的東西,”周文兵說完就聽見老者不屑的說道:“再怎麼天才,他也不過只是一個小孩子,那又能夠怎麼樣?”
對於老者來說,這個小孩子不管怎麼樣,都比自己的孫子看起來要小,自己每天都在教導自己的孫子這些知識,現在自己的孫子也都沒有資格進到這裡裡面去,更何況一個看起來比自己孫子還要小的孩子,其實他不知道的是,扎西多吉的孫子比他的孫子要小上六歲,只是每一個地方的孩子看起了愛都不大一樣,首先就是身體上面的差別。
扎西多吉的孫子看起來塊頭比較大一點,所以年齡看上去就要大一點,周文兵聽完老者的話,知道再怎麼說都沒有用,只好嘆道:“放心吧!如果是他造成的文物損壞,我們都不會怪你老人家的,”老者見這些人都要一意孤行,最後沒有辦法,只好嘆了一口氣便慢慢的走進去,周文兵笑了笑,拉著扎西多吉的孫子就跟著走了進去。
這裡面完全是一個完整的鑑定房間,關於鑑定上面的工作,這裡可以說是應有盡有,種類多得有些連周文兵都沒有見過,扎西多吉的孫子也只是隨便看了一眼,便遠遠的坐了下來,看到扎西多吉的孫子真的如此乖巧的坐到了旁邊,老者也笑了笑,直接對著周文兵說道:“我們現在就一起來清洗吧!”
文物的清洗工作比起其他的工作來說,要難上太多,畢竟所有的文物基本上都是從泥土裡面挖掘出來的,只要是稍微一個不注意,便會徹底的損壞掉這個文物,比起累人的挖掘工作來說,文物的清洗工作要難上許多,挖掘工作也只是一個消費體力的運動,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用親自接觸到這些文物。
而清洗工作就不一樣,首先必須要保證不能夠心急,不管做哪一步都必須要小心翼翼的才可以,今天一個晚上的努力,這件文物終於成功的清洗出來,老者看到文物的第一時間也驚呆了,不可思議的叫道:“這居然是文書,”看到老者此刻的表情,扎西多吉也有些激動的問道:“周叔叔,文書到底是什麼東西啊!”
周文兵稍微想了想才說道:“指公文、書信、契約等。華夏上古到清代末年各歷史時期使用的文書。其發展過程大體可分三個階段:戰國以前屬於前期,秦代到南北朝為中期,隋、唐到清代為後期。前期的文書比較簡單,中期的各種文書逐漸形成專用的文種名稱,各文種也開始有了特定的程式。後期通用文種的載體都已使用紙張,文書處理程式更加嚴密,各文種的程式也日臻成熟。”
據史書記載,華夏古代最早的文書是公元前2000年前帝舜時期史官所記的《虞書》,但原件早已不存。現存最早的古文書是清末開始在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刻辭,是殷王室占卜時所刻的文字,屬於公務文書,史書記載商代的文書還有冊和典,是簡的集合體。簡以狹長竹、木片作載體。
把長短相間的簡用皮條或絲繩上下兩道編連起來,就成為冊。把冊儲存起來就成為典。典冊所載內容是當時史官的記錄。東晉後期(公元4世紀末、5世紀初),紙張首先被用作官府往來文書的載體,而詔令文書和重要奏疏的載體仍用竹、木簡,到隋代竹、木簡才廢棄不用。從周代到清末,文書載體還曾使用金、玉、銅、鐵、石、縑帛等物,是為了長期儲存或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使用。
文書載體用紙以後,詔書用染黃紙,直至清末。明、清時期向上級官員祝賀的稟啟用紅紙,一般文書都用白紙。歷代文書紙式幅面大小不一。紙張載體用摺疊式從元代開始,明代的奏疏沿用,稱為本,其餘文書用單幅紙,作為官員身份證的誥命文書用卷軸式。清初紙式仍沿明制。中葉以後除詔令文書和個別下行文種外,都改用折式。
秦代以前沒有專門的文種名稱,統稱為書,通常用文書載體的名稱來區別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