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之日軍呈鉗形攻勢向山西撲來。同時又令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今井武夫等商議討論,成立治安維持會。一時間冀察之親日派,賣國媚日者,貪生怕死者,大大小小之叛徒漢奸如曾參與盧溝橋談判的中方代表周永業,北洋政府的政客汪朝京,以及王揖唐、王克敏、齊燮元,潘毓桂、周履安、冷家麒、呂均等紛紛投向日人懷抱。慫恿張自忠通電反蔣*,宣佈成立冀察自治政府。張自忠說道:“北平城積中華民族數千年之文明,今被日軍佔領,我作為北平市長,北平衛戍司令,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當以維護北平城之文明免遭戰火洗劫和北平城二百萬人民生命財產之安全為重,當前的首要任務是與日軍談判,並設法消彌日軍在佔領北平後,兵將可能產生的一些暴虐兇殘的過激行為以保北平城之文明建築和設施的安全以及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餘皆不必議也。”遂遣潘毓桂,陳覺生等人與日方繼續交涉談判。一週後,二十九軍將士全部撤離平津至保定地區。張自忠於八月七日宣佈辭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並所兼各職後化裝成學者模樣,潛入美國僑民福開森家後出朝陽門去天津,經塘沽輾轉南下,到達青島,被韓復榘得知將其軟禁並押往南京受審,這裡暫且按下不表。卻說日本東京、皇宮軍部的一班戰爭策劃者們,聞華北駐屯軍奏報已佔領北平天津後,除指示華北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向平綏、平漢津浦三路分兵外,又陸續向華北派遣兵員以準備更大的軍事行動。海軍大臣米內大將七月十一日在海軍省作戰會議室向與會的海軍將領們說道:“帝國在華北已經開始軍事行動,政府決心趁此良機嚴懲狂妄反日的中國,一舉達成帝國多年追求的目標,在中國大陸上確立帝國的霸權。當此之際,我帝國海軍決定:駐華第三艦隊向上海一帶集結,駐漢口的海軍陸戰隊調往上海市區增援,與駐上海的海軍陸戰隊,一起懲罰中國軍隊,待陸軍主力抵達後配合陸軍奪取全上海,進而攻佔南京。”東京在開會,駐華海軍艦隊兵力在向上海集結。日軍第三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中將站在旗艦“出雲”號的艦橋上環顧前後左右大大小小的艦隻躊躕滿志地對身旁的參謀僚屬們說道:“我將與諸君一道讓帝國海軍的旗幟升起在中國的大陸上。”從東京軍部作戰會議室到吳淞口外日軍旗艦的艦橋,一夥軍國擴張主義者們正在緊鑼密鼓地擴大侵略戰爭的地域,並加快了步伐。從種種跡象來看,在上海打一場侵略和反侵略的戰爭已經只是遲和早的事了。
一九三七年七月八日晨,青島濱海處的一所別墅裡,正在這裡療養的國民政府、中央軍校教育長,上海警備司令張治中上將一反往日儒雅和善的常態,脫去了休養服,一身戎裝,腰佩短劍,眉宇間隱隱透出一股殺機、焦躁地在室內繞室踱步。聞訊趕來的醫生再三勸誡張自忠:“請將軍注意身體!安心養病。”張治中吼道:“國難當頭,身為軍人豈能安臥於病榻之上,我決心已定,即刻回京請戰,縱馬革裹屍,亦無怨無悔。”遂斷然拒絕醫生的勸告,攜帶藥物乘車南下。一路上張治中想道:“日本在華北已經挑起戰釁,作為全國經濟命脈的中心——上海,本應該穩定秩序,加緊生產,為華北的反侵略戰爭提供必要的物質資源的支援華北抗戰。可是根據日軍一向好戰之慣例,對上海發動進攻確是事在必然。倘若日軍對上海發動進攻的話,我這個京滬杭警備司令一定要吸取“九一八、一二八之教訓,先機制敵。”“九一八、一二八”都是日寇先啟戰端,掌握主動,而我方則受敵挾制,著著被動導致最後吃了大虧,失去東三省,又導致了中國軍隊不能在自己的國土上駐軍的惡果,因此這一回,一定要密切注視日本政府和日本在滬駐軍之動態。一發現敵有在上海發動戰爭之跡象時,即斷然掃蕩上海之日本海軍陸戰隊,消除心腹之患,然後再從容對付來犯的日軍主力。回至南京後,張治中將自己的想法寫成報告,呈報給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數日後,蔣介石召見張治中,對張治中言道:“軍事委員會多次召開會議對日軍此次侵華的規模以及配備兵力,進軍路線進行分析研究認為:必須避免日軍採用元滅宋、清滅明的進軍路線,以努力保障我核心地帶安全的宗旨。決定在華東開闢一戰場以吸引日軍之兵力,而且考慮到日軍遲早都必然會對上海發起攻擊以威脅我京畿之安全,故決定準備在必要時將首都移往內地,將預設戰場放在上海,並決定採納你先發制敵的建議。但考慮到我們是一個弱國,在和平希望未徹底失去之前,我們決不放棄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因此須注意:一、在上海的日軍還未向我們發起挑釁時,我軍決不有意識地向其尋釁;二、往上海調動之精銳部隊須秘密進入上海,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