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之所呆之處,說自己的擔慮來了。
“武副帥。屬下很是擔心!”狄仁傑率先對賀蘭敏之說道:“副帥身邊只有不到兩萬人馬,這裡距烏海已經很近了,隨時可能遭遇吐蕃人,論欽陵手下還有三十餘萬人,人數是我們的一倍還多,要是論欽陵率一部人馬繞過我軍,對副帥的人馬發動突襲,或者伏擊。那後果不堪設想,屬下以為,副帥應該將李謹行將軍召回來,兩部人馬一道行進,那樣安全一點!”
聽狄仁傑如此說,張柬之也勸諫道:“武副帥,懷英說的有理,屬下也覺得讓李謹行將軍率部先行離去,實是太過於冒險,要是論欽陵率部在附近出現,憑我們這不到兩萬的人馬,很難抵擋得住吐蕃人的攻擊。論欽陵謀略出眾,用兵極少有敗績,副帥一定要多提防,他很可能破釜沉舟,冒險一戰,要是武副帥出什麼事,那就前功盡棄了!”
駱賓王也想站出來附和,但被賀蘭敏之擺手阻止了,他笑著對面前一臉關心之色的三人道:“三位的擔心我完全明白,你們所講的這些本帥都考慮到過了,這處地方和平原地形不一樣,我左中右三部人馬往烏海方向行進,基本就把左右近百里的地都清理了遍,吐蕃人要是在這些地方出現,很難逃過我軍斥候的打探,也基本不可能避過我前行的幾部人馬,本帥所領殿後這近兩萬人,應該是最安全的,吐蕃人不可能繞過我前面幾軍來攻擊本帥部的,吐蕃人的斥候也沒可能打探到本帥率軍殿後,要是他們有這能力,前些日子也不會被三位李總管伏擊!”
聽了賀蘭敏之此話,狄仁傑、張柬之、駱賓王面面相覷,但對軍事方向的情況瞭解不多的他們也找不出更好的理由來辯解,他們還是不甘心,還想說點什麼。
賀蘭敏之知道對他們的心思,對他們笑笑,“好了,你們的擔心我明白,不過一切都會沒事的!”
“武副帥深謀遠慮,屬下也放心了,不過屬另下有幾句話早就想說了,但一直不敢說!”狄仁傑猶猶豫豫地說道。
見狄仁傑如此,賀蘭敏之依然笑著道:“懷英兄,你有什麼話儘管說吧!”
“武副帥,你初次領軍出征,就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勞,大非川一戰大部的功勞都屬於你,擒獲贊婆的功勞也在你名下,這些戰功超過了大部分將領一輩子立下的戰功。有這麼多的戰功,你這輩子的資勵都撈足了,屬下覺得,你應該見好就收,不應該再接領軍攻擊論欽陵部的命!”狄仁傑說的非常直接,“要是烏海戰役沒那麼順利,甚至失利了,那你前面所立的功勞就失去了意義……”
狄仁傑還是不敢把他所有的擔心都說出來,但他的意思已經基本表達了出來。
駱賓王接過了狄仁傑的話,“武副帥,我們是擔心你,你立下的軍功已經足夠大,要是你指揮烏海戰役再獲大勝,軍功很嚇人,朝中定會有非常多的人不服,特別是……”駱賓王看了一眼賀蘭敏之,並沒把什麼人講出來,再接著道:“要是你此戰指揮失誤,如懷英說的那樣失利了,那前面的軍功被抹去不說,很可能還會因此被治罪,回朝後肯定有很多人彈駭你……”
其實他們起先的擔心是賀蘭敏之不能服眾,手下將領特別是級別一樣的阿史那道真不願意聽從指揮,所幸這擔心是多餘的,包括阿史那道真在內的其他將領都心甘情願地聽從賀蘭敏之的指揮,還差不多拍著胸脯保證一定會立下軍功的。這一點倒不是他們最擔心的,他們最怕的就是賀蘭敏之在面對論欽陵的三十餘萬大軍時,出現了敗績,那前功盡棄,甚至一些原本就對賀蘭敏之妒嫉的人會趁機落井下石,此戰賀蘭敏之非但不會得到獎勵,甚至還會被處罰,那樣太得不償失了。
他們覺得事關如此重大的戰事,一定要裴行儉親自指揮才可。三人並不知道裴行儉的身體不適,他們是想不明白裴行儉為何不親自領軍出征,而是將重任交給剛初道的賀蘭敏之身上。
見三人說出了他們的真心話,賀蘭敏之挺是感動,但他並不擔心這個,有手下這麼多驍勇善戰的將領,還有士氣正盛的十數萬軍士,飽受打擊的吐蕃人肯定抗不住我軍的攻擊的,當下笑著道:“多謝三位的關心,本帥自有數,一切不會有事的,此戰我軍一定能再取勝,連上天都助我,發生一場雪崩殲滅論欽陵的數萬人馬!我不怕軍功太大,此戰要是立下天大的軍功回去,沒有人會不高興的,至少陛下和娘娘肯定會非常高興,大唐的軍民都會高興,這就夠了!好了,你們的擔心我清楚了,沒事的,你們去忙吧,馬上要出發了!”
“是,武副帥!”見賀蘭敏之如此說,狄仁傑、駱賓王、張柬之也沒再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