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任務。
這個時候,F…2的飛行員表現出了很高的戰鬥素質,或者說勇氣。
當時,除了被擊落的F…2之外,還有七架F…2在規避的時候拋掉了外掛物,而這七架戰鬥機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雖然七架F…2根本不是四架J…20的對手,即便把數量增加一倍,也不見得能在格鬥空戰中佔據上風。畢竟F…2是一種在F…16基礎上放大來的多用途戰鬥機,在尺寸與重量均有所增加的情況下,仍然採用F…16的發動機,導致機動效能大幅度降低,不但無法跟J…20相提並論,甚至比不上很多第三代戰鬥機。但是在快節奏的空戰中,這七架F…2至少能爭取到幾分鐘時間。等到F…22A趕到,哪怕只有四架,晏鷹搏率領的J…20小隊也得放過那些逃竄的F…2,迎戰F…22A。
當然,晏鷹搏也有後援。
向F…2機群發射PL…12D之前,他就彙報了情況,隨即按照交戰規則,超越預警機與艦隊,呼叫鄰近的戰鬥機前來參戰。
只是,離得最近的四架J…20已經跟隨預警機飛走了。
之前伴隨晏鷹搏行動的J…11B機群則在迎戰F…15J機群,第二支防空戰鬥機群在東海艦隊上空,有兩百多公里。
當時,晏鷹搏唯一能指望的,就是之前去攔截執行偵察任務的那四架J…20。
如果這四架J…20尾隨F…22A趕來,至少在兵力上不會有太大差距,晏鷹搏等王牌飛行員的經驗與素質足以彌補數量上的差距。
只是,打到這個時候,晏鷹搏這邊的空戰已經不是重點了。
收到晏鷹搏發來的訊息後,楊禹方立即讓J…2000轉向,飛往釣魚島,把艦隊的防空探測網向東延伸。
當時,楊禹方並不知道,正有兩架F…22A朝這邊飛來。
他的目的很簡單,讓J…2000去跟蹤監視那些轉向的F…2,以便重新組織防空網,安排戰鬥機前去攔截。
萬幸的是,從始至終,都有四架J…20伴隨J…2000左右。
十點四十二分,J…2000探測到了來犯敵機,不過不是F…2機群,而是兩個非常微弱的反射訊號,雷達操作員立即斷定是日本的F…22A。
這下,情況變得複雜了。
受到威脅,J…2000的機長沒有請示楊禹方就轉向規避,伴隨飛行的兩架J…20立即上前迎戰,另外兩架則跟隨J…2000規避。
畢竟,到這個時候,誰也不知道日本空中自衛隊出動了多少F…22A。
如果附近還有幾架F…22A,就得預留攔截力量。
因為艦隊在西邊,僅靠J…2000上的雷達,只能確定F…22A的來襲方向,無法測出準確距離,所以迎戰的兩架J…20啟動了火控雷達。
這下,日本飛行員也知道,前方有兩架中國的J…20戰鬥機。
繼續搜尋東海艦隊,還是迎戰中國戰鬥機?
日本飛行員沒有擅自做主,而是請示了後方指揮官。
如果當時空中還有F…22A,哪怕只有一架,荒川太郎都會讓這兩架F…22A迎戰,可是空中沒有多餘的F…22A了,就算緊急起飛,也要半個小時後才能趕到,而東海艦隊很有可能在此期間溜掉。
作為僅有的戰術偵察力量,荒川太郎可不會讓它們去幹別的事。
要知道,他已經孤注一擲,如果不能找到東海艦隊,就無法發起攻擊,之前的所有損失都沒有意義。
結果是,兩架F…22A沒有迎戰J…20,而是繼續以兩馬赫的最快速度向西突擊。
為了強調任務的重要性,荒川太郎甚至透過語音通訊,直接命令兩名飛行員全速向西突擊,在到達釣魚島上空後啟動火控雷達。
在此期間,F…22A還把飛行高度由五千五百米提高到了一萬二千米,從而使雷達的對海探測距離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十點四十四分,兩架F…22A同時啟動火控雷達。
不是對空搜尋與跟蹤模式,而是對海搜尋模式。
目的性非常明確:找到東海艦隊。
僅僅一分鐘後,兩架J…20就在四十公里外,用火控雷達鎖定了目標,隨即各自向每個目標發射了兩枚PL…12D。
日本戰鬥機沒有規避,而是在繼續向西飛行。
F…22A上的雷達告警機肯定發出了警報,可是日本飛行員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