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報恩。 山中地藏嘴裡唸叨著這幾個字,並沒有因為對方的理由十分普通而心生輕視。 因為他清楚地知道,面前這位老住持這樣管理一間窮困的寺廟,同時還要維持一直以來的佛門傳統,究竟該有多麼辛苦。 相比之下,另外兩位沉迷於佛法之中的長老,反倒並不能理解他們這位師弟的苦楚。 “善哉,善哉,淨貪師弟,這些就莫說了,免得叫一燈法師看了笑話。”淨痴長老雙手合十,壓低著聲音勸道。 他的聲音雖小,但山中地藏是什麼人,自然是將他的話聽得一清二楚。 淨貪?!淨痴?! 這師兄弟三人,取的法號倒是有些意思。 山中地藏心中念頭一轉,便回過了味來,只怕當初他們師兄弟三人的師父,那位前任住持的佛法修為已經十分高深,早早就看出了這三兄弟的性格缺陷,這才留下了三個特別的法號。 淨痴沉迷佛法,拘泥於其中,已經快失了本心。 而淨貪…… 他一個不信佛的老人,竟然在廟裡當了四十多年的和尚,明明潔身自好,即便當上了住持,也沒有昧下一毫一厘,明明不貪,為何他師父還要給他取個法號叫淨貪呢? 因為他貪的既不是財富,也不是享受,而是情感,是當初入寺之後,與前任住持之間,與師兄弟們之間,與這座招提寺之間所產生的情感。 也正是因為放不下,他才會一直勉力維持著這座寺廟,困於方寸之間,直到終老。 山中地藏心裡正想著,一旁的老住持已經因為他師兄的話而不太客氣的反問道: “這有什麼好笑的,難道我不信佛,不修法,就不能行善,不能侍佛了嗎? 佛說普度眾生,既然是眾生,那為何又要加以種種限制呢?” 兩名老僧一時無言以對,反倒是山中地藏覺得有趣,笑著辯駁道: “佛說普度眾生,那是佛之大願,亦是佛之慈悲,所謂普度,乃是克己,卻非是限人。 故而你說佛以法限你而不度你,此妄言矣。” “敢問法師此話何解?”淨痴長老難得聽山中地藏講法,立刻就追問道。 山中地藏自然也不會敝帚自珍,細細解說起來: “三界火宅,萬般皆苦;佛不度人,唯人自度! 何謂佛,覺者,師也。 師者,傳道授惑解業者也,能教學授法,啟迪智慧,卻不能改異人心。 故此佛非無所不能,佛法也非萬能靈藥。” 當山中地藏說出“佛非無所不能”時,兩面老僧齊齊變色,唯有老住持無動於衷。 對此山中地藏也是毫不意外,繼續說道: “正因佛知人心惟危的道理,所以佛也從未以所謂的戒律佛法來限制眾生,他知道人生來是自由的,眾生的心靈也是限制不住的。 佛能夠做的,不過是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能夠做到這一步,便已經是功德無量了。” “阿彌陀佛!” 兩名老僧聽到這裡,搖著頭唸了聲佛號,似乎並不相信所謂的“佛”竟然只是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一燈法師此言,未免有些……”淨痴猶豫片刻,斟酌著說出了一個詞:“簡單了。” “簡單嗎?”山中地藏微微一笑,似乎是早就料到對方會是這種反應,“那麼淨痴法師以為,佛陀的普度眾生,又該當是如何呢?若是讓您來做,您會怎麼做?” 淨痴微微一愣,然後下意識地回答道:“普度眾生嗎?或許就是讓世人生活得更好吧。” “那是‘你認為人們生活得更好’,還是‘世人認為自己生活得更好’呢?”山中地藏反問了一句。 “一燈法師這是何意?” 淨痴長老皺起了眉頭,有些疑惑地問道,反倒是老住持,似乎是若有所思。 山中地藏也不賣關子,輕聲說道: “我遠渡重洋,進入水之國後,發現國內可以耕種的土地欠缺,並且大部分都掌握在領主富人的手中。 平民無立錐之地,除了冒著傾覆的風險出海打魚以外,很少有其他的謀生手段。 但即便是這樣,也依舊有無數苛捐雜稅壓在那些平民的身上,對於許許多多的底層人來說,能夠吃飽飯,已經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了。 有時候,一些平民家中的老人,甚至會在自己幹不動活之後,主動將自己關進墓地裡,或者是進入山中,以此將活下去的機會留給更年輕的家人。 所以我想,讓富人多多救濟窮人,讓地主給予無地者多餘的田地,讓領主少收貧民稅務,讓國家來贍養老人和孩子,讓所有人都能有活路。 這樣的想法,兩位法師以為如何?這是否算是普度眾生?” 兩個長老面面相覷,一時無言以對。 山中地藏所說的,確實是十分美好。 如果真有那樣人人相互關愛,沒有飢餓與貧窮,老有所依,幼有所養的社會,當真可以稱得上是佛經中的極樂淨土了。 然而事情真有那麼簡單? 山中地藏見兩位長老久久不語,也不強求,自顧自地說道: “可是要知道,富人的錢財土地,也是自己花費心力,承擔風險所掙的,即便那錢財再多,田地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