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選擇一個有意義的目標併為之奮鬥,我們便能體會到快樂和滿足。

空虛和不恰當的自我意象是一對孿生兄弟——空虛也是恰當的自我意象的體現。從心理學上講,要想接受某種你覺得不屬於自己或者與你的自我不一致的東西是不可能的。那些自我意象中認為自己活得沒價值、不值得的人,也許能將自己的消極心理傾向長時間隱藏起來,去取得真正的成功,成功之後,雖然從心理上不接受取得的成功,但還是表面上讓人覺得在享受成功。他們甚至可能為成功而羞愧.就像成功是偷來的一樣。消極的自我意象甚至能激勵他們透過著名的“過度補償”原則取得成就。不過我並不同意這種理論,認為僅僅由於自卑情結有時候能讓人得到成功的表面象徵,就應該為這種情結而自豪甚至感謝它。

當“成功”終於來到時,這種人幾乎沒有什麼滿足感和成就感。他們無法在自己的頭腦中欣賞所取得的成就。對外界來說,他們是成功者,但他們自己仍然覺得低人一等、活得沒有尊嚴,就像他們是賊,偷了自認為非常重要的、標誌著成功者身份的象徵一樣。“如果我朋友和同事有一天知道我是個假冒的成功者,會怎麼樣呢?”他們這樣想。

這種情緒反映非常普遍,以至於精神病專家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