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返回俄國之後一定會將此次中國之行詳細的進行討論,並且表示會主動保持與中國方面的聯絡,一旦有任何進展就在北京與沙俄方面開始交涉之際,關於南亞的“議和”談判也稍微有了幾分進展。
吳紹霆將羅哈德少校留在昆明長達一個月之久,不過這一個月的時間裡還是讓羅哈德與印度方面保持聯絡,省的印度方面還以為自己不屑之下處決了來使。
在之前的一個月時間裡,吳紹霆並不是糾結於考慮“是否議和”這個問題,他的主要精力全部放在情報部門對印度方面虛實的偵查,確保這次真的是弗倫奇元帥下定決心要停戰。他從始至終還是保持著懷疑態度,畢竟弗倫奇元帥派來使者進行談判實在太突然了,在很多事情上都欠缺合理的解釋。
直到三月下旬的一天,在印度的情報人員監聽到幾份德里與倫敦之間往來長途電報,證實了弗倫奇元帥與英屬印度政府都已經認為南亞戰爭無法勝利,利用各種理由來勸說英國政府選擇與中國議和。
雖然有了這幾分監聽電報依然不能百分之一百確定真實性,但對於吳紹霆而言這已經足夠了。正如羅哈德所說的那樣,只要中英議和談判的訊息放出去,整個南亞都會為之震動,到時候就算弗倫奇軍團有什麼陰謀詭計也大失人心在先。而中國玩弄輿論的手段那是老手,不想讓這件事曝光都不行。
到了三月二十二日,大陸橋第一兵團、第二兵團會師曼谷,第一獨立山地師、二十一師和二十二師則開始向緬甸方向轉移。
畢竟曼谷是暹羅的政治、軍事中心,哪怕暹羅軍隊一路潰敗下來,但在這裡依然聚集了十多萬的大軍。很多人都認為南亞戰區司令部是在冒險,單靠兩個大陸橋兵團就敢強攻曼谷,實在是太過託大。
然而何福光從來就沒打算依靠軍事強攻來拿下曼谷,不管元首行營是否與英國人在談判停戰,按照他的戰略規劃,只要能在第一時間拿下攻克緬甸全境,暹羅自然而然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這種孤立無援不單單是戰爭層面上,從政治、貿易和交通上全部都是,緬甸是暹羅與印度之間唯一陸地連線地,東邊的高棉、寮國早就被中國佔領。
一旦緬甸失陷,中國就從地緣上完成了對暹羅的大包圍。
到時候用不了多久,曼谷人心惶惶、士氣不振,物資短缺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豈不說中國可以丟擲中英議和的訊息,就算沒有這碼事,曼谷也會不攻自破。
大陸橋第一兵團和第二兵團目前的任務就是圍困曼谷而不強攻,順帶鞏固暹羅已經佔領地區的治安。戰爭都進行了這麼久,他們不在乎多消耗下去,勝利是早晚的事情。
當何福光將他的戰略設想彙報到元首行營的當天,吳紹霆不僅立刻批准了這套方案,認為應該將主力部隊儘可能都轉移到緬甸戰場,在佔領緬甸之後順便進一步威脅印度。除此之外,他同樣是在這一天再次接見羅哈德。
羅哈德在昆明的這一個月時間並不好過,印度方面一直在催促自己儘快促成談判,可惜事情不是那麼簡單,他連多見吳紹霆幾次面都不容易,更別說談判進展了。希望能第一時間與中國交流意見。
第1129章,遞交投降書
今天吳紹霆破天荒的要求會見羅哈德,這讓他總算是長長舒了一口氣,不管結果是什麼,總比沒有結果的要好。
這次會見安排在元首辦公室,吳紹霆在等到羅哈德到來之後,沒有任何拐彎抹角,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如果弗倫奇元帥真有誠意與我們進行停戰談判,那就先達成一項前提條件。我沒有其他太多的要求,唯一的前提條件就是大英帝國承認在南亞戰敗,弗倫奇軍團與英屬印度政府向中國遞交投降書。”
羅哈德怔了怔,一時間竟然無話可說。他萬萬沒想到煎熬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到頭來卻是等到這樣一個要人命的勒索。雖然停戰議和是弗倫奇軍團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主動提出來,但這並不意味著弗倫奇軍團要向中國投降。
在前往昆明之前,弗倫奇元帥與英屬印度政府好不容易達成一致意見,這次談判是以出讓海外殖民地為代價,換來的是雙方等待的談判地位。換言之,中國既然獲得了想要的利益,憑什麼還要求以戰勝方的姿態來談判?
這場戰爭並非不能繼續下去,只是從長遠角度而言,儘快結束戰爭反而會更有利一些。
按照吳紹霆提出的所謂“唯一的前提條件”,那就是表明英國在南亞已經毫無戰鬥力,是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向中國乞求和平。這一點是無論如何都不允許,談判能夠給雙方都帶來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