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鏗在廈門碼頭的候船室內,與隨行的官員進行了一次簡短的會晤。
這次會晤主要是瞭解這些官員對臺灣日後發展的看法,雖然大部分僅僅只是一言蓋過,但最起碼可以表露出一定的個人觀點和習性。這對日後在臺灣共同工作奠定基礎瞭解,也讓鄧鏗下船之後知道該如何著手分配工作。
到了傍晚六點鐘整時,南洋艦隊第三分隊集合完畢,五艘中型軍艦、八艘小型軍艦,至於原隸屬於分隊的快艇、魚雷艇等等全部取消編制。隨同第三分隊一同抵達港口的還有兩艘中國郵輪,官員們和部分士兵登上郵輪,另外一部分士兵則分攤到各軍艦上。
登船的過程持續了兩個鐘頭,八點過後這支艦隊才正式駛離廈門港口。
在碼頭上送行的人群,看著艦隊越行越遠,不少人發出了一聲感嘆。他們都知道艦隊帶走的是南京中央政府的雄心壯志,而帶回來的則是中國版圖終歸完全。這是一項壯舉,有幸能參與這項壯舉的人,必然會在歷史上留下讚譽之名。
“咱們中國終於走上強國道路了!”
“是啊,是啊,回頭想想這幾十年來真不容易。但是這最近的幾年來卻大有改觀。”
“吳元首能夠讓咱們中國變得完整,真正又是開創了千古奇功啊。”
“這場戰爭為吳元首爭取到了絕古超今的盛譽,等到戰爭結束之後,吳元首還會只甘心當這個元首嗎?”
周圍眾人聽聞此言立刻驚愕起來,目光紛紛投向了說這番話的人,只見對方是一個年近花甲的老人,表情是一副高瞻遠慮的樣子。大家相互對視一眼,都不認識這個老人的來路,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接話。
第1094章,新的議和
在臺灣問題解決之後,上海和平大飯店繼而恢復了議和談判程序。
中日雙方代表團在第二天早上召開了新一輪的談判會議,就在之前的幾天時間裡,雖然大家都在關注臺灣政權的轉交工作,可核心人物私底下仍然還是為議和條款忙碌著。談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儘管中國取得主動權,可也必須知道日本方面的全部底細,只有這樣才能制訂足夠利益的文字。
就好比二十年前的甲午戰爭,當清廷的議和代表團抵達日本之後,日本政府將一份已經翻譯好的友好宣告文書交給清廷代表。清廷代表沒有仔細多想,直接把這份由日本人翻譯成中文的文書一字不漏的用電報發回國內,並且還是使用大使館級別的電報密碼。結果可想而知,日本對照中文文書,一下子就破譯了清廷大使館的電報密碼。
正因為如此,整個甲午議和談判清廷代表幾乎毫無秘密可言,慈禧交給李鴻章的議和底線全部讓日本人得知。在隨後的幾天裡,日本人非常精準的把握議和條件,讓清廷失去了所有迴旋餘地。
縱然此時中國代表並不清楚日本的底線是什麼,但是按照外交部分析和元首特別交代,有一些必要條件是必須達成。臺灣只是其中之一,其餘的則是在第一次議和談判的基礎上加以擴大。而問題就是擴大多少倍!
這一場的談判會議上並沒有進行多少新條件的討論,僅僅是先確定第一次議和談判的框架。中方代表換了一種方式來交涉,將議和分化為幾個大塊,其一是賠款,其二是割地,其三軍事限制,其四是通商特權。
從框架上來看,這確實是一份正常的議和內容。雖然甲午戰爭時日本沒有嚴格限制中國軍事發展,但那是因為當時日本獲得了朝鮮特權,不允許中國在朝鮮駐兵。這在當時已經可以算得上是軍事限制。
日方代表象徵性的爭取了一番,嘗試能夠先發制人在大框架上減少壓力,可畢竟這只是一份框架,還沒有任何實質的條文內容。最終象徵性的爭取變得毫無意義,只能確定了這一份議和協議的步驟。
中午休息了幾個小時,中日雙方都需要時間來考慮接下來的談判著手點。
到了傍晚時分用過晚飯後,這才緊接著召開第二場會議。這是中國方面故意安排的會議時間,晚上開會彼此都不想拖延的太久,因此自然會盡快確定條文,這樣以來也省得大家做無所謂的爭執和猶豫。
在這場會議上,中方代表總算開始切入正題,直接丟擲了戰爭賠款的談判。經過一番角逐,中方代表原本要在第一次議和時的八千萬美元賠款上擴大到三億美元,畢竟今昔非比往昔,當初八千萬美元時是日本不珍惜,出爾反爾結果還是一敗再敗,理所當然要加重懲處。
但是如此龐大的戰爭賠償經費,即便日本政府想要花錢消災,然而以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