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紹霆沉思了片刻,然後說道:“我決定策劃一系列‘斬首行動’。你們都是跟我一起經歷過廣東戰爭的,當時為了扭轉戰爭局面,同樣制訂了一套‘斬首行動’的計劃。”
何福光立刻問道:“元首的意思是指,派出特種部隊執行針對敵人首領的計劃?”
吳紹霆點了點頭,認真的說道:“沒錯,就是這樣,香港、西藏的戰事我不希望拖的太久,如果可能的話,在越南甚至南亞的戰爭我也不希望拖延的太久。”
何福光進一步問道:“那元首,您打算如何安排斬首行動?直接殺死總督和高階將領?”
吳紹霆略略沉思,說道:“如果可能最好能抓活的,一則是要注意我們的名聲,二則有這些人質在手裡,以後總會有用處的。當然,未必一定要抓活的,畢竟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無論如何以戰爭大局為重,只要能贏的戰爭,任何手段都可以使用。”
何福光說道:“我明白了,我會親自給集團軍司令部下達指示。”
吳紹霆補充的說道:“具體計劃由下面來負責安排,不過不必急著開始行動,當務之急我們還是要走好輿論這一步。這是我們整體行動的開端訊號,只要國內的情緒沸騰了,接下來一切就能順水推舟。”
隨後,會議上又進行了更詳細的討論,陳炯光把南方兩個集團軍的戰略計劃草案做了彙報,鄧鏗也把與德國人的聯絡進展交代了一下。既然中德盟約正式曝光,中國以同盟國身份加入世界大戰陣營,做為亞洲重要的戰略核心部分,中國自然要拿這個幌子來向同盟國的老大哥討要一筆經費。
在中德外交的事宜上,吳紹霆做了一些交代,他讓鄧鏗回頭給外交部去一封電報,派伍廷芳親自到德國公使館會見德國公使辛慈,並且質問中德盟約曝光是否由德國故意洩露。先把氣勢打出去,然後再開口要錢,無論能要多少都比沒有得要強。
十二月註定不是一個寒冷的冬季,在之後的幾天時間裡,中國國內各大報紙報道了關於“中德盟約”的訊息,南京總統府在沉默了數日之後,正式召開記者招待會,宣佈承認中德盟約的存在,但沒有表示中國將會以同盟國身份介入歐洲戰事。
然而沒過多久,十二月一日那天吳紹霆於奉天召開緊急會議的內容也不脛而走。這自然是吳紹霆故意安排的風聲,他讓一些元首行營的官員私下把訊息散播出去,包括自己在會議上鄭重其事的講話。
很快,這股旋風就席捲了整個大江南北,甚至還刊登到了歐洲諸國的主流報紙上。
南京總統府新聞部配合這些訊息,開始鼓吹中國與德國結盟的原因,不管其內幕究竟是什麼,對外而言一律是遭受列強的壓迫,為了保衛中華民國的國權利益,只能藉助同盟國陣營的援助來對抗外來威脅。
“這一點毋須多疑,從青島戰爭我們就不難看出,協約國遲早會進一步瓜分我們中國,日本遲早會進一步吞併中國領土。”
“日本所謂的大陸政策,這已經是忍無可忍的威脅!”
“沒有德國提供超過兩億帝國馬克的資助,南北鐵路不可能在一年之內竣工,青島戰爭更不可能三天大獲全勝。”
“英國人在策劃西藏分離,沙俄人一直鼓吹蒙古獨立,東洋小鬼子更是厚顏無恥的制訂所謂的大陸政策。這就是協約國的嘴臉,這就是協約國的陰謀,現在不反抗待在何時?”
“朝鮮戰場上我們已經勝利在望,這是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的好時候,中華民族不應該再懼怕那些紙老虎!”
無論是在北京、南京、廣州、武漢這樣的大城市,又或者是在其他小縣小鎮,市面上到處流傳著諸如此類的言論。時評專家,著名學者,政府官員,紛紛在報紙上發表自己的言論,聲援南京中央政府向協約國開戰,收回協約國在華所有特權,維護完整的國家主權利益。
在這樣強烈的輿論氛圍薰陶之下,知識分子們熱血衝動,老百姓們情緒激烈,在他們眼裡不必關心更深層次的東西,只知道誰在欺負中國,誰又在保護中國。“好”和“壞”就這麼簡單。元首吳紹霆給國內帶來了和平,結束了軍閥混戰的局面,改革稅政、肅清吏政,解決了許多就業問題,改善農業、發展工業,這些都是難得一見的大實事。
更重要的是,元首吳紹霆喚醒了中華人民的民族性,將一個貧弱、受人欺凌的弱小民族,一躍而起轉變為與列強爭雄的大國風範。
這些年來,吳紹霆所做的一切就是在恢復中國“亞洲大國”的身份地位。
在新聞部和各情報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