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魏與蜀國的政治勝過東漢、袁紹、孫吳西晉的政治。
第二篇罷州郡武備與封建制度
(一〉從州郡領兵到罷州郡兵
州郡領兵與罷兵,在魏末晉初,與封建制度的實 行與否,關係密切。《三國志,魏志》一五《司馬朗傳》 記述了州郡領兵的由來,其言云:
〃朗以為天下土崩之勢,由秦滅五等之制,而郡國無 搜狩習戰之備故也。今雖五等未可復行,可令州郡並置 兵,外備四夷,內威不軌,於策為長。又以為宜復井田,往 者以民各有累世之業,難中奪之,是以至今。今承大亂之 後,土業無主,皆為公田,宜及此時復之。議雖未施行,然 州郡領兵,朗本意也。〃
可見魏末晉初之所以實行州郡領兵,是因為五等之制 未復。後來,晉武帝分封諸王,州郡領兵的制度便失去 了依據。只是因為孫吳未平,才暫時保留。
罷州郡武備與行封建制度,是西晉政治上的兩件
大事,影響至巨。這裡先說罷州郡武備。 《世說新語,識鑑類》劉注:
〃濤居魏晉之間,無所標明,嘗與尚書盧欽言及用兵 本意。武帝曰:'山少傅名言也。'〃(引《名士傳》)
〃咸寧中,吳既平,上將為桃林、華山之事,息役弭 兵,示天下以大安。於是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 小郡五十人。時京師猶講武,山濤因論孫吳用兵本意。濤 為人常簡畎,蓋以為國者不可以忘戰,故及之。〃又云: 〃永寧之後,諸王構禍,狡虜起,皆如濤言。〃(引《竹林 七賢論》》
《名士傳》謂山濤與盧欽言及用兵本意,在做少傅時。 武帝稱之為〃山少傅名言〃。《竹林七賢論》則謂平吳、 罷州郡兵以後,京師《洛陽)猶講武,山濤因而論及孫 吳用兵本意。他以為:為國者不可以忘戰,現在把州郡 兵都罷除了,一旦發生戰亂,就不好收拾。惠帝永寧以 後,八王之亂等戰禍果然接踵而起,應了山濤的話。這 裡有一個山濤的話,說於何時的問題。
《名士傳》和《竹林七賢論》所記的事相似,但時間 不同。《名士傳》所記是平吳前的事。《晉書》三《武帝 紀》記講武、平吳與山濤卒年雲:
〃泰始九年(公元二七三年)十一月丁酉,臨宣武現,
大閱諸軍,甲辰乃罷。
《泰始)十年十一月庚午,帝臨宣武觀,大閱渚軍。
咸寧元年(公元二七五年)十一月癸亥,大閱於宣武 觀,至於己已。
(咸寧三年十一月丙戌,帝臨宣武觀,大閱,至於壬
辰。
太康元年(公元二八〇年〉三月壬申,孫皓降。
【太康)四年正月戊午,司徒!''濤
又《晉書》四三《山濤傳》記山濤任少傅及轉迂吋間雲;
〃咸寧初,轉太子少傅,加散騎常侍:除尚書僕射,加 侍中,領吏部。太康初,遷右僕射,加光祿大夫。侍中,掌 選如故。〃
奉始、咸寧年間,晉武帝的講武,正是為了太康元年對 孫吳的用兵。而孫吳平定以後,晉武帝以為天下為一, 諸州無事,於是罷州郡兵,以示天下大安。《武帝紀》在 太康元年平吳後,未再記載閱兵講武之事。山濤雖死 於太康四年,即吳平後三年,然而山濤所論〃用兵本 意〃,被武帝稱之為〃山少傅名言〃《見上引《名士傳》〉, 而山濤任少傅,據《山濤傳》;是在咸寧初。到太康元年 平吳之前,他已不是少傅,而墾右僕射了 。如果山濤的 話是在平吳、罷兵以後說的,武帝就應說是〃山僕射名 言〃,而不會說是〃山少傅名言〃。
尤有進者,據《名士傳》,山濤是〃與尚書盧欽言及 用兵本意〃(注意〃用〃字前無〃孫吳〃二字。而《晉書》 四四《盧欽傳》記盧欽為尚書及卒年雲:
〃人為尚書僕射,咸寧四年卒。〃
咸寧四年為公元二七八年,平吳前二年。這年盧欽既 死,自不可能在平吳、罷州郡兵之後,與山濤言及用兵 本意。《山濤傳》記吳平後盧欽仍然存在,顯然錯了。
山濤以咸寧初為少傅,盧欽卒於咸寧四年,武帝 謂山濤與盧欽所論用兵本意,為〃山少傅名言〃。將這 數者綜合起來看,可知《名士傳》所記山濤之論,是在 平吳之前咸寧年間所說。
《竹林七賢論》則謂山濤的話,為平吳、罷州郡兵 以後所說,〃用兵本意〃之前,有〃孫吳〃二字。論中未提 及盧鈦,亦未提及武帝所云〃山少傅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