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韓愈臉有喜色,自以為中選在望。不料,韓愈還是落榜了。也許這正是韓愈這篇行文犀利的試卷與吏部某大人的看法相異的結果。韓愈以為讓太學生去幹力氣活,那是浪費人才,再者太學生去充齋郎未必認真,對於宗廟祭祀也是不嚴肅的。落選後的韓愈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到底錯在哪裡?

吏部第三次考試落選所給予韓愈的打擊是空前的。他徹夜難眠,思索自己的前程,難道就這樣兩手空空回去見撫養自己成人的嫂子和乳孃,去見結髮的妻子盧氏?他思前想後,嘆息再三。自己7歲讀書,言出成文,寒窗苦讀至今已二十載,寄居長安也已8年。孔子有言,沽之哉,沽之哉,吾待價而沽者也。如今學成滿腹文章,欲報效國家,竟無人賞識。是我韓愈時運不濟,還是考官偏私?我韓愈不能就這樣離開長安。

韓愈不相信在長安城找不到能發現千里馬的伯樂。 。。

4、韓愈上宰相書

貞元十一年(795年)元旦來到了。長安城一年一度鬧正月,皇家宮苑,民間巷陌,一片喜慶氣氛,可是韓愈的心照不進春天和暖的陽光。他思考再三,決定直接給當朝宰相上書,期望得到他們的直接任用。當時任宰相的有三人,即賈耽、趙憬、盧邁。六年前,韓愈從長安回宣州省親路過鄭州時,曾上書賈耽,但這位節度使大人沒有理會。如今,韓愈以為這三位大人總會有同情自己的吧。

其實,韓愈對朝廷權要之間的利害關係和勾心鬥角並不瞭解,把問題看得太簡單,以為動聽的言詞就可能打動權貴的心,對他施點慈悲。貞元九年五月天子李適任命賈耽、陸贄、趙憬、盧邁為宰相,趙憬懷疑陸贄排擠他,常稱病不上朝,百官報告事項,四位宰相推讓不發表意見,皇上照準他們的提議,每人值班十天處理政事。陸贄為人剛直,對皇上多有尖銳的批評和規勸,雖然當初有拯社稷於水火的大功,皇上心裡還是越來越不耐煩了。

吏部侍郎裴延齡揣摩李適心思,便不斷在天子面前詆譭陸贄,李適竟然聽信了裴延齡的讒言。陸贄很不是滋味,便約趙憬一起到聖上跟前揭破裴延齡的奸邪,李適龍顏不悅,不願聽陸贄的揭發,

趙憬在旁一言不發,陸贄極為失望。

李適將陸贄罷免,四位宰相就剩下三位了。

韓愈是陸贄主持禮部考試時進士及第的,陸贄與韓愈之間應是座主和門生的關係,如今座主正在倒黴,那三位宰相怎麼可能關照這位陸氏門生呢。

韓愈一介書生,對朝廷的許多關節自然不甚了了,但他顧不得許多,便於正月二十七日帶著他工筆細楷寫就的上宰相書,來到光範門,匍伏在光範門下,請求進入中書省向宰相遞交。

守護在光範門兩側的武士手執大戟,威風凜凜,見一個秀才伏在地上,問明究竟,把韓愈來意秉報給令吏,令吏轉報通事舍人,通事舍人上達宰相。

中書衙門裡三位大人正在品茶,聽了通事舍人秉報,你看著我,我覷著他,都在腦子裡搜尋著韓愈這個名字,都不發言。

沉默片刻,三位幾乎同時咳嗽一聲。

通事舍人道:“三位大人,是不是讓那位韓秀才回去,將書信留下?”

三位大人幾乎同聲道:“是的!是的!”於是,繼續品茶。通事舍人把話傳下,無奈的韓秀才將書信恭敬地遞給執戟武士,打打身上的灰土,離開光範門。

韓愈的上宰相書宰相是否過目,只有天知道。

不過數日之間書信的抄件卻在讀書人中間傳開了。

那書信說出了受抑壓的舉子們想說而沒有說出來的話,那些落榜落選的人們讀了無不稱快,韓愈的際遇在他們心中引起強烈共鳴:

“……今有人生二十八年矣,名不著於農工商賈之版,其業則讀書著文歌頌堯舜之道。雞鳴而起,孜孜焉亦不為利。……四舉於禮部乃一得,三選於吏部卒無成,九品之位其可望,一畝之宮其可懷。遑遑乎四海無所歸,恤恤乎 飢不得食,寒不得衣,濱於死而益國,得其所者爭笑之。……而方聞國家之仕進者,必舉於州縣,然後升於禮部吏部,試之以繡繪雕琢之文,考之以聲勢之逆順、章句之短長,中其程式者,然後得從下士之列。雖有化俗之方、安邊之畫,不繇是而稍進,萬不有一得焉。彼惟恐入山之不深、入林之不密,其影響昧昧,惟恐聞於人也。今若聞有以書進宰相而求仕者,而宰相不辱焉,而薦之天子,而爵命之,而布其書於四方,枯稿沈溺魁宏寬通之士必且洋洋焉動其心、峨峨焉纓其冠、于于焉而來矣。此所謂勸賞不必遍加乎天下而天下從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