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9部分

貳!�

婉兒說:“問一下,也有罪嗎?”

小神女忙說:“婉兒,你想不惹禍,最好少出聲。”

書呆子也輕輕地說:“是呵。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我們走吧。”

事後,在路邊的茶亭上,他們聽到議論,原來京師不知哪一位官員,因得罪了九千歲魏忠賢,本人問斬自不說,還連累了一家老少,發配邊疆,為僕為奴服苦役。

書呆子又是有感而發:“這些舉子上京應試,一旦金榜題名,不啻飛蛾撲火。要是不投入魏忠賢的門下,恐怕他們的下場,也像這位京官一樣。”

小神女含笑問:“那你也不成了一隻飛蛾,自取滅亡嗎?”

書呆子苦笑了一下:“我不會傻到像一隻飛蛾,跑去撲火。”

“哦!?那你上京,不打算去應考了?”

“科場我還是去一下,不然沒法向父母交代,但我絕不會金榜題名,只是一個不第的秀才,輕輕鬆鬆而來,又輕輕鬆鬆回去,可以說我這隻飛蛾,只是在火的旁邊飛了一下,又飛走了。再大的火,也不會燒到我身上。”

“萬一你中了榜又怎樣?”

“這絕不可能!我一不送禮,二不拜投權貴門下,三嘛,我胡亂塗鴉,寫的文章牛頭不對馬嘴,能選上我嗎?除非是主考官瞎了眼睛,才會選上我。”

婉兒說:“說不定主考官真的瞎了眼,偏偏選中了你。”

“要是這樣,那真是天大笑話。”

“要是選中了你又怎樣?”

“那我只有遠遠離開京城,或者無故失蹤,也不想做一隻飛蛾,自取滅亡。在當今閹黨當道,國無寧日之時,還開科取士,不啻為魏忠賢網羅士子,壯大閹黨的勢力,造就一批貪官汙吏,為害百姓,正所謂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婉兒和小神女聽了茫然不解,問:“什麼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這是孔夫子說過的一句話,當時魯國慶父弄權,百姓流離,民不聊生,孔夫子感嘆而言,就是說慶父不死,魯國永無寧日,百姓別想有好日子過。”

小神女說:“這麼說來,要是不殺了這姓魏的,天下就永無寧日了?”

“不錯,但是現在,就是殺了這姓魏的,天下也難以得到寧日。”

“哦?這為什麼?”

書呆子又嘆了一聲:“因為殺了一個姓魏的,還有第二個姓魏的跑出來,說不定為害更甚。要是宦官制度不根除,天下就永無寧日。尤其是當今的明朝,太過信任身邊的宦官了,以至他們專橫弄權,飛揚跋扈,將朝政弄得一團糟。縱觀歷史,任何朝代,都沒有像明朝這樣信任、依賴宦官。這些不學無術之輩,像一群白蟻,盤踞在大大小小的崗位上,除了作威作福,聚斂財富,擴充勢力,別無所能,已經將整整一個明朝大廈都蛀空了。就是有呂望之才,張良之能,諸葛孔明再世,也無力挽救了!明朝的覆滅,只在遲早之間,只可惜天下百姓,又將面臨一次生死大劫難。”

小神女和婉兒又一次聽到書呆子這樣縱談議論朝政和國家大事。小神女心想:這個書呆子到底是武林中人還是世外飽學的高人?作為武林人士,不可能這樣關心天下大事。武林人士恨的是奸邪之輩,乾的是除暴安良、行俠仗義之事,對朝政之事,一般是不聞不問,也懶得去過問,關心的是江湖上出現了什麼樣的魔頭人物和一些本門派的事。當然,他們之中,也有懲治一些貪官汙吏,但也只是偶爾為之,主要是幹掉江湖上的一些惡霸和武林中的敗類,以及一些打家劫舍、濫殺無辜的山賊土匪。從這方面看,這個書呆子根本不像是武林中人,似乎也不可能是杜鵑,他只是一個極有遠見,有自己獨特見解的書生,與一般追逐名利的書生不同,而是淡泊名利,似閒雲野鶴般喜歡縱遊祖國的名山大川,寄情于山水之間。他這一番談論,像杜鵑嗎?

婉兒卻好奇地問:“墨公子,明朝的皇帝幹嗎這般信任宦官?”

書呆子不由得前後左右看了看,才嘆口氣說:“這事要怪,都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種下的禍根。”

“哦!?他種下什麼禍根了?”

“這個曾經做過小和尚的朱元璋,依靠他的一幫弟兄,打下江山。登上皇帝寶座之後,為了鞏固自己朱家子弟穩坐皇帝寶座,便開始找尋種種藉口,大肆殘殺功臣,幾乎對任何一位有功之臣都不放心,害怕他們搶奪自己的寶座,略為信任的就是在自己身邊伺候的一些太監了。其實就是朱元璋,也知道這些太監不可以重用,他們都是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