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艦而來的英國人,乃是一個龐大的團隊,總數超過一千一百人,這大概是有史以來,英國向國外派出的最大的一個“代表團”了。
關卓凡派往英國的“海軍留學生”,只有一百五十人左右,但僅“翁貝託國王號”一艦,滿員就要七百零五人。“杜里奧號”滿員的人數稍少一些,也超過五百人。就是說,單靠海軍留學生的一百五十人,開都開不回來,更別說發揮戰鬥力了。
關卓凡在發給丁汝昌的電報裡邊,要求他“招用一切必要人員”——那個時候,關卓凡還不曉得兩艘鉅艦的滿員數額。招用超過一千名“必要人員”?這簡直是丁總兵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最後,在英國政府的“大力襄助”下,這個任務終於圓滿達成。
這件事情,英國政府真的是格外重視:派往中國的“海軍顧問”,絕大多數,都是現役,軍銜最高的竟然是將官。
這遠遠超出了關卓凡的要求和估計。
現役和退役的水準是不好比的。軍人的水準和他的軍銜成正比,而退役的軍人中,是很難找到高階軍銜人士的。原因很簡單:退役的高階軍官,年紀都大了。含飴弄孫,安享晚年,是他們的普遍生活狀態,像安德森那樣,遠洋萬里,異國他鄉開發“第二春”,其實是很少見的。
現役軍官為外國軍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