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3部分

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漢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在位22年,年號永樂,故後人稱其為永樂帝、永樂大帝等。

明太祖朱元璋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勢力日益膨脹,朱棣當時為燕王,便是其中之一。

因太子朱標早死,皇太孫朱允繼朱元璋皇位,年號建文,是為建文帝,建文帝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採取一系列削藩措施,決定先削那些力量較小的藩王,於是首先襲執周王朱,把他廢為庶人,又拘代王朱桂於大同,囚齊王朱於京師,湘王朱柏**死,與此同時,也在北平周圍及城內部署兵力,又以防邊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護衛精兵調出塞外戍守,準備削除燕王。

建文帝以為準備停當了,便秘密下令擒拿朱棣,但是沒有成功,再加上削藩措施嚴重威脅藩王利益,坐鎮北平的朱棣於1399年(建文元年),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

戰爭持續四年,此時建文帝已無大將可用,只好起用倖存的老將耿炳文統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繼續討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謀略,致使主力不斷被殲。

朱棣以北平為基地,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官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1402年(建文四年)攻下帝都應天,戰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說於宮中**死,或說由地道逃去,隱藏於雲、貴一帶為僧。

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樂,改北平為京城。1421年,遷都京城,稱京城為京師,應天為留都。

看到這裡,我就感覺有些違和感,於是我又開啟了記載著劉伯溫的那個網頁,然後略作比較,就知道有些地方確實是不對勁了……

第144章 過年

不對啊,如果按照剛才看到的那些歷史文獻的記載,那就是說在燕王朱棣,也就是明成祖十五歲的時候,劉伯溫已經駕鶴歸西了,而燕王登上皇位之時,已經是他四十二歲的時候了,估計埋在土裡的劉伯溫爛的就剩骨頭了,還能爬出來助他登基稱帝?還是說他真的當時還活在世上,只是史料裡沒有這麼記載?

但是轉念一想,就覺得這麼解釋也不對啊,這劉伯溫保的分明是朱元璋的大明江山,那可是朱元璋極度看好的一個忠的不能再忠了的忠臣啊,朱元璋駕崩後,太子朱標早死,皇太孫朱允自然就是最正統的大明皇位繼承人,而那燕文朱棣明明就是莫權篡位,這劉伯溫怎麼可能反倒去幫助這亂臣賊子呢?

那就是說那個傳說是假的了,但是如果是假的,為什麼又有很多地方和我腦袋裡的一些影像碎片十分吻合?但是我想具體指出有那些影像碎片和傳說中相吻合的地方,還真就指不出來,這就像是你看到兩個人,就是覺得他們兩個很像,但是你也說不出哪裡長的像一樣,難道說我所感覺的這種吻合只是一種錯覺?

本來我的腦袋就不怎麼好使,感覺憑我自己能想出來這麼多,都簡直可以算是一種奇蹟了,估計在往下繼續想下去就會完全的亂套了,我總覺得我現在還缺少一個極其關鍵的東西,可能必須要找到這個關鍵才能分析出來腦袋中的一切。

想到這裡我看了看時間,才凌晨兩點多鐘,便是不準備再想了,抽了根菸就繼續睡覺了,就這樣我便把所有的問題暫時都扔在了一邊,感覺自己必須得好好的休息了,不管今後要作何打算,那也得先把身心調理好了才能應付各種狀態。

就這樣很快就到了大年三十,那天一早,老爸就非拉著我出去放一掛鞭炮,我一直是對這種東西挺不感興趣的,皮啦啪啦震的耳朵難受,還有被傷害到的危險,真不覺得哪裡有趣,但是看著老爸喜氣洋洋興高采烈的樣子,又不好拒絕,只好陪著他下樓了。

沒想到這剛到樓門口,竟然迎面碰上了我那個連續打了好幾天電話都聯絡不上的不靠譜的老叔,他就像沒事兒人一樣挺熱情的跟我們打招呼,好像最近什麼都沒發生過,老爸問他最近神哪去了,他也只是說有點事出了趟門就給打發過去了。

放完鞭我就趕緊找機會給我老叔打拽進了我屋裡,然後把我最近發生的事兒一股腦兒的都給他講了出來,自然也包括了我腦袋裡莫名其妙多出來的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還有我分析出來的那些矛盾,然後我又問他最近和胖子楊天峰都做了什麼,發現了什麼新情況沒有。

沒想到老叔沉默了片刻,好像在思考著什麼,然後就拍了拍我的肩膀跟我說道:“這些事先放一放,暫時休養一段時間。”然後轉身就準備離開我的房間,到了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