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居然都是真的。難怪四通集團惹了那麼大的禍,還能屹立不倒數十年,原來背後也有大靠山。
“說私事,這事你自己去搞,也最多是費點口舌的事。老段那人我知道,既要清除前任影響,又要到處周旋,只要你開的價合適就會賣。”
也不算私事,老家符合中央扶持老、少、邊、窮地區的政策,既然符合政策就得享受。以前是老家沒個出色的人物,鑽不進中央部委的大院,自己現在能跟柳老爺子搭上話,這事就得擠進中央扶持政策的籠子。
“咦?同古是秋收起義的發源地之一?不對吧,我記得是安源、平江、修水,怎麼還會有你老家同古?”
“老爺子,三支部隊中的一支就是從我們那出發的,他們那三個地方都出過大人物就我們最小,早期參加革命的又死光了,還有誰會為我們說話?
據縣誌記載,秋收起義之前,我們的人口是十一萬,建國時只剩下不到六萬。如今建國近四十年了,我們的人口還是十三萬,而且大部分是從外地遷去的,您說我們為革命死了多少人?”
或許是真,也或許摻了水份,這無所謂。即使當初是白區,建國都四十年了,也有辦法讓朋友們幫幫忙,將這小子的老家列進去。
“行,這事我去幫你辦,估計問題不大。”
“謝謝老爺子!”
李家明大喜,連忙深深一躬。不由得他不鞠這一躬啊,只要老家進了革命老區的政策籠子,不單是每年有扶持款,還能免除相當數量的上解資金款項。別看現在扶助力度不大,等中央政府有了錢,那將是海量的扶持資金!
什麼是老家?不管你走到哪、有多大成就,還是會夢迴牽繞的地方!
現在的社會越來越浮躁,年輕人懂禮的越來越少了,李家明進門一個躬,幫老家辦成了事又是一個躬,讓年過花甲的柳老爺子非常欣賞:這小子不錯,自己幹出了名堂,就記著老家。
老人家嘛,到了這歲數就容易懷舊。
“家明,跟我說說你老家。跟你們合作後,我關注了一下,總覺得你們那地方的人不可思議,一個山區小縣居然敢投資兩億修隧道?”
“逼出來的!”
老爺子不當官,但有相當的政治影響力,這是個宣傳老家的機會,也是一個宣傳自己家族的機會,李家明連忙把老家的事加工、演繹又不失真地說來。
“柳爺,我父親他們那一代是靠勇氣改變命運,我們這一代是靠知識。”
厲害!一個農民家族,居然走出七個大學生,而且三個北大。他們那縣也厲害,十幾萬的人口,能搞出幾個大型企業,難怪敢上馬兩三億的大型工程。
“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你的事我會幫你辦妥。你家不是做建築模板、地板嘛,送幾份資料過來,我讓人幫你推薦推薦。”
“謝謝柳爺提攜”。
激動的李家明又想鞠躬了,這老爺子是商界巨擎,有他的引薦,足以讓自家的模板、地板進入北方市場,而且是進入那些大型建築企業、大公司的採購清單!
“別鞠躬了,你小子就不象是年輕人,反倒象是老派人!”
“嘿嘿,柳爺,您不知道,我家是工匠出身,把師徒父子看得極重。我爸爸算是當地的首富,還戴了個省政協委員的帽子,但一年三節外帶我師公、師婆的生日,都要去給兩個老人家送禮、陪笑臉的。”
“難怪,這樣挺好的。唉,我們的社會發展太快了,快到把傳統文化都割裂了。”
這話李家明不敢接了,老爺子有那資格評說史人物,自己這樣的小年輕還沒那資格菲薄。
隨意感嘆了一聲,沒聽到李家明的附和,老到的柳老爺子更對這小子欣賞。年輕人有本事、有衝勁是好事,難得的是這份沉穩,難怪華容電子的吳建國如此器重這小子,自身企業面臨資金壓力還給他開出2000萬的信用擔保。
“走,我們吃飯去。你跟我說說,你們怎麼會放棄去香港上市,捨近求遠去美國?”
老辣啊,自己剛才都解釋是圈錢,人家偏偏還提這一茬,這是在幫自己也幫他掩飾‘網咖解決方案’和‘收購利方’的事。
“您請!”
禮數一向周到的李家明拉開辦公室門,讓老爺子先出去了才走又隨手關上門,還稍稍落後人家半步,一副標準的晚輩敬重長輩的模樣。
“柳爺,香港的融資成本太高了,而且香港人賭性太重、投機心理太強,在香港上市,股價容易急劇波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