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有素。而且士氣高昂。完全掌控著印度洋的大明可以透過海軍源源不斷的將各種物資送去伊朗殖民領。隨後透過裡海沿著河面寬闊的伏爾加河一線北上為大明軍團提供補給。
再加上西伯利亞鐵路和中亞鐵路網,以及在中亞和西西伯利亞等地建立的石油等基地就近提供物資。何子丘面對數量遠超自己的歐洲聯軍一點都不落下風。
五月份的時候,歐洲各國聯軍進過數個月的準備之後在俄國主戰場發起了大規模的反擊作戰。主要目標就是意圖奪回喀山。
雙方大軍在喀山附近展開了殊死搏殺。不過戰場上除了俄**隊之外,其它國家的援軍大多都是在打醬油。真正願意出大力氣作戰的幾乎沒有,誰都想著儲存實力。這畢竟是在俄國的土地上。沒有別過的軍人會為了保護俄國人的土地而拼死作戰。
而就算是本土作戰的俄**隊也是戰意不高。這些大多都是農奴出身的俄國士兵戰鬥意志低下,武器裝備和訓練水平別說是和大明相提並論了,就連義大利軍隊的裝備都比那些就連人手一支老舊莫辛納甘步槍都做不到的俄**隊強。
雖然人數佔據絕對優勢,不過歐洲聯軍發起的大規模反擊卻是雷聲大,雨點小。
何子丘手中的實力僅僅只是在數量上處於劣勢。而且後勤補給因為運輸能力的限制也被控制在了一定水平之內。可是大明陸軍強大的實力還是讓俄軍主力損失慘重。
從五月中旬到六月末,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面,大明陸軍在俄國戰場上就摧毀了超過兩千輛的各國坦克,打死俘虜的各**隊更是高達百萬之眾。
俄國人信心十足發起的這次夏季反攻還沒有到高。潮的時候就已經宣告失敗。士氣低落的俄國士兵甚至還出現了大面積潰逃的情況。俄軍糟糕的表現也極大的影響到了其它盟**隊,各國都對俄**隊非常失望。打醬油的心態也就更加濃重了。
在北非,得到美國人的支援之後,法**隊離開了自己的堅固預設陣地向著的黎波里方向發起攻擊。卻被以逸待勞的大明北非軍團打的頭破血流。最後不得不灰溜溜的逃回了突尼西亞。
法國人裝備的雷諾,美國人裝備的謝爾曼在大明的虎豹面前幾乎起不到什麼作用。經常都是大明坦克一炮過去那邊就被擊穿。而法國人和美國人的坦克打過來的炮彈卻起不到什麼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法國人和美國人要是還能夠取得成果,尤其是在北非這種荒涼廣袤的土地上進行坦克大戰的情況下取得戰果。那才是有鬼了。
看著前線的慘敗,暴跳如雷的巴頓將軍一邊大聲咒罵著國內的軍火生產商,一邊給華盛頓發電報稱如果不能給他送去更加強大的,能夠和大明的坦克正面交鋒的新式坦克,那他和他的部隊就要被趕下大海游泳回美國了。
巴頓的話誇張了。戰線堅固防禦的話,使用大口徑反坦克炮。重型反坦克地雷還有空軍的轟炸都能夠對大明的重型坦克造成極大的傷害。而且,大明的這些新式重型坦克因為做工複雜,維護困難以及工時較長等原因產量實際上並不是很高。大明現在主力生產的還是戰前標準型號的四號坦克。
只不過,美國人和法國人的坦克實在是太差勁,新式坦克的研製生產工作已經刻不容緩。在這方面德國人走在最前列。
北非軍團失敗之後。德國人痛定思痛下定決心要改變與大明軍隊不對稱的坦克實力。投入巨資和大量人力緊急研發新式坦克,並且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而跟在德國人身後的俄國人。作為德國皇帝的親戚,俄國沙皇透過德皇獲得了德國人的技術支援。
只不過俄國的基礎差,他們無法建造出像是德國人生產的那樣先進精良的武器裝備。所以俄國人走了另外一條道路,他們選擇了以數量取勝。
俄國人的工業實力不弱。有歐洲各國的技術支援和美國人的資金支援。一直都處在對抗大明第一線位置上的俄國人多年來一直接受各國明裡暗裡的支援,為自己建立了一套工業體系。再加上本土各種礦產資源豐富,人力資源也很充足,他們可以大規模生產各種簡陋的武器裝備。新式坦克就是其中之一。
隨後美英法等國紛紛與德國進行技術交流,各國開始在大明巨大的壓力之下共享科技。至於遠在西太平洋的日本人,不好意思。沒有實力的盟友只能是二等盟友。
世界上其它地方的戰局都很平靜,雙方此時正處於相互僵持階段。無論是德國法國美國還是大明,都沒有正真開始發力。此時大家都還在進行戰爭實力的儲備工作。不過張誠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