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9部分

的特殊關係。這部電影自然也就顯得有些不同尋常。

西班牙電影中,最吸引人地是弗洛利安。雷伊執導的電影《邪惡的村莊》。和西班牙毗鄰的葡萄牙,選派的電影是布魯姆。德卡斯特羅導演的《瘋狂的舞蹈》。這兩部電影分別代表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最高水平,但是和其他國家的優秀電影相比,這兩個國家的電影就顯得有些遜色了。

英國人也選送了不少電影。有兩部電影很是不錯。

第一部是弗萊德。保羅的《海船的幸運》。這部電影有著濃厚的現實主義風格。

而第二部電影,我在看到它的名字的時候。渾身一震。

《漂網漁船》!它的導演,是大民鼎鼎的格里爾遜!

歷史上,能和紀錄片之父羅伯特。弗拉哈迪相提並論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格里爾遜!

而這部《漂網漁船》可是格里爾遜的代表作之一!

如此優秀的一部紀錄片竟然也參加了這一次的國際電影節,實在是讓人高興。

作為和法國人關係複雜的國家,義大利也選派的電影參加,不過他們似乎對法國人舉辦的這個電影節沒有多大的熱情,一共只有三部義大利電影參加,只有其中由勃拉薩蒂執導的《太陽》還算有些名氣。

義大利人向來看不起法國人,尤其是在電影上,從這一次嘎納電影節他們參加的熱情就可以看得出來。

波蘭也有電影參賽,其中,萊伊臺斯的《每天每日》很受好評,而這部電影受到人們讚揚的一個原因竟然是因為這部電影有著“濃重的夢工廠學派”的風格。

可能人們在看波蘭電影的時候,或者說如今地波蘭電影人在拍攝電影的時候,都會想到我的波蘭背景吧。

除了波蘭,瑞典也有讓人印象深刻的電影。

從電影發明以來。瑞典就是個電影大國。雖然從地緣上看,瑞典是個邊緣地區,人口也少得可憐,但是這裡向來都以生產電影名人著稱。其他的不說,光嘉寶、斯蒂勒、斯約史特洛姆現在就已經成為瑞典電影人的代表了,在好萊塢,瑞典人佔了相當大的比例,而他們帶來的典型的瑞典風格,也給好萊塢電影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地貢獻。

近幾年來,瑞典地電影發展呈現下降的趨勢。人才外流越來越嚴重。很多瑞典電影人都不願意在呆在瑞典工作,他們有些人去了法國、德國、義大利這樣的國家,更多的則是來到了美國,來到了好萊塢。

人才的外流,使得瑞典電影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尷尬狀態,而資金以及地理上的限制,也使得這個曾經的電影大國,變得越來越沉淪了。裡,在世界電影人地眼裡,瑞典,這個北歐國家,依然在電影領域佔有一席之地,而且是無法被動搖的。

第一屆的嘎納國際電影節中,瑞典導演古斯塔夫。艾特格倫的《矯揉造作的杜朗》就是部先前在瑞典以及歐洲引起較大反響的電影。這部電影,在拍攝的時候,就已經引起人們的關注了。

不過和瑞典相比,讓我有些意外地是,蘇聯這一次竟然也拍出了參賽的隊伍。而且代表蘇聯電影人參賽的是不僅僅有蒙太奇學派的那幫人,還有其他對電影有著不同理解的人,陣容很是龐大。

愛森斯坦執導地《總路線》,很受人們的矚目,在歐洲人看來。這個在蒙太奇上做出深刻研究的年輕人的電影。十分的神秘,充滿了蓬勃地生命力。

庫裡肖夫地作品《快活的金絲雀》也出現在名單之中。作為蒙太奇學派地兩個旗手。埃森斯塔和庫裡肖夫兩個人算是蘇聯電影的希望。

除了他們兩個之外,杜甫仁科導演的電影作品《兵工廠》也進將進入競賽單元參加評選。

和蒙太奇學派不同,杜甫仁科屬於蘇聯電影人中的另類,他的電影,帶有濃厚的神情詩意,風格獨特,歐洲電影人對他這部電椅的關注要高於愛森斯坦和庫裡肖夫。

不過在蘇聯導演中,最吸引我的眼球的,是一個年輕人。

維爾托夫!電影眼睛派的創始人,他帶來的電影竟然是那部在後世被奉上聖殿位置受到無數人膜拜的不朽名作《帶攝影機的人》!

蘇聯的這個參賽陣容,無論是從電影人還是從電影作品,都看成是蘇聯電影的豪華陣容。

除了歐洲國家之外,來自世界其他地方的電影人也都踴躍參與。

非洲、亞洲、美洲等等,很多電影人都選出了自己的佳作。

巴西導演安東尼奧。小瑪格斯的《女奴伊索拉》,就因為電影的現實的批判,贏得了人們的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