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兵團不撤,打完錦西和葫蘆島之後,再回頭慢慢將其吃掉。當然,如果蔣介石不顧一切要將主力從陸路撤退,顯然更應該迅速攻佔錦西、葫蘆島、山海關、唐山一線。毛澤東最關心的是時間,他詢問*:“錦州作戰我軍傷亡及繳獲情形,你們覺得打錦、葫有何困難,僅休整十五天能否作戰,均望告。”之後,毛澤東又補充道:“如你們能於兩星期內,完成休整及攻錦、葫的準備工作,於長(長春)、沈(瀋陽)剛剛會合之際,即發起攻錦、葫,必出蔣、衛意料之外,若你們能以十五天左右時間攻克錦西,則瀋陽增援必難趕到。”
十八日,長春守軍第六十軍起義之事已經明朗,*、羅榮桓、劉亞樓立即致電中央軍委,告知部隊已經開始進行攻擊錦西和葫蘆島的偵察與準備。中央軍委回電,再次強調了迅速派出部隊置於瀋陽與營口之間的重要性:
我們所最擔心的是沈敵從營口撤退向華中增援。據悉蔣介石在天津徵集五萬噸輪船,似是準備十一月從營口撤兵……假如蔣、衛利用你們打錦、葫的時機,迅速全軍退至營口據守,利用海道運糧接濟,然後逐步運向津榆(天津至山海關)或華中,則有使你們無法阻止之虞。我們不知道你們部隊是否可以利用蔣、衛躊躇不決之時,很迅速地攻下錦、葫,然後迅速以主力回圍瀋陽。即使如此,攻錦、葫總需相當時間,而營口方面全無守備。因此,提議在日內長春解決後(第六十軍起義)除留幾個獨立師監視鄭洞國及新七軍[假定該部反正的話]外,攻長各縱及幾個獨立師應迅速全部南下位於瀋陽、營口之間。時間應在十一月上旬,過遲則無保障。並須以一個縱隊控制營口,構築堅守陣地,阻絕海上與陸地的聯絡,使蔣、衛不敢走營口。即使他們走營口,我可先行抗擊,以待主力到達聚殲……
十九日,戰場態勢出現了新的情況:由於廖耀湘命令第七十一軍迅速佔領黑山地區,而塔山方向的國民黨軍依舊在試圖突破阻擊線向錦州推進,這似乎說明蔣介石並沒有將東北的國民黨軍從海路撤退的意圖,而是仍然堅持著從東、西兩面向錦州夾擊的作戰計劃,於是,*有了新的戰役設想:
……如瀋陽之敵仍繼續向錦州前進時,則等敵再前進一步後再向敵進攻;但有若干徵候敵不再前進,或有向瀋陽撤退轉向營口撤退的象徵時,則我軍立即迅速包圍彰武、新立屯兩處敵人,以各個擊破方法,將新一、新三、新六、七十一、四十九軍全部殲滅,使之不能退回新民、瀋陽和退至營口……
第十一章 遼瀋戰役:死亡的開端(8)
*的理由是:部隊攻擊錦西,須在沒有任何遮蔽的海岸“與敵十二個師作戰”,海岸的狹窄地帶不利於部隊展開,且敵人在那裡已經築有堅固工事,“戰鬥不能很快解決”。而如果這時候廖耀湘兵團趁機攻打錦州,則會使我軍“既打不下錦西,又未能消滅向錦州前進的敵人,則對我不利”。
當天下午,中央軍委回電,同意東北野戰軍改變先打錦西和葫蘆島的計劃:“如果長春事件(第六十軍起義)之後,蔣、衛仍不變更錦葫瀋陽兩路向你們尋戰的方針,那就是很有利的,在此種情形下,你們採取誘敵深入打大殲滅戰的方針甚為正確。”
此時,國民黨軍高層依舊在鉤心鬥角。應蔣介石之召,杜聿明和衛立煌同去北平,在飛機上他們達成一致,即共同抗拒蔣介石收復錦州的計劃,迅速將廖耀湘兵團撤回到新民地區,等部隊準備好之後再說收復錦州之事。杜聿明提醒衛立煌,如果蔣介石提出從東北撤退,只能從營口採取海路撤出,絕不能透過錦州從陸路往外衝。衛立煌對此有些猶豫,說等見到蔣介石再說吧。兩人在午飯前到達北平。
下午,會議在蔣介石下榻的東城圓恩寺行邸舉行。這又是一個爭吵不休的會議。衛立煌堅持固守瀋陽,蔣介石堅持收復錦州,兩個人的對立令會場上瀰漫著焦灼不安的氣氛。當杜聿明表示他也傾向於衛立煌的意見時,數天以來,被東北戰局弄得身心疲憊的蔣介石突然發怒了,但是他的話卻令與會者頗感意外:
馬歇爾害了我們的國家!原來在抗戰結束後,我決定軍隊進到錦州後再不向前推進。以後馬歇爾一定要接收東北,把我們所有的精銳部隊都調到了東北,弄得現在連守南京的部隊也沒有了,真害死人!
杜聿明瞭解蔣介石,他知道蔣介石已決心放棄東北,但為了顧全個人的聲譽、國際的影響和國內的政治壓力,他絕不會讓放棄東北的命令從他的嘴裡說出來,他需要部下把這個建議提出來,然後他做出勉強批准的樣子,以防今後萬一出現什麼問題,有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