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五十三章 奏摺之爭

出身的平涼同知許梁親筆所寫。許同知原本就是舉人出身,處事莽撞,政事不嫻熟,他提出這麼不著調的建議也不奇怪。”說罷,左都御史曹於汴面向凝神細聽的崇禎皇帝,拱手道:“皇上,平涼之事事關西北大局,當慎之又慎,選人用人不能有一絲一毫的紕漏。為儘早穩定平涼府亂局大計,老臣斗膽舉薦固原知州張鳳奇任平涼知府。”

“固原知州?”崇禎皇帝在腦中回想一陣,隱約記起這麼個人來。便道:“這固原知州張鳳奇很突出嗎?朕怎麼沒甚麼印像?”

王永光上前一步,介面說道:“這固原知州張鳳奇天啟二年便調任固原知州了,那時皇上尚未登大寶,自然不甚清楚。下官記得,張知州是萬曆四十二年進士,當年還是曹大人親自錄取的呢。”

王永光雖然語調平平地陳述一件事實,實際上便是在點出曹於汴與張鳳奇的師生關係。

“原來還是曹愛卿的學生!”崇禎皇帝恍然,似笑非笑地看著曹於汴。

曹於汴對王永光在皇帝面前暴出他與張鳳奇的關係十分不滿,憤憤地盯一眼恍如未見的王尚書,目光迎上崇禎皇帝,臉色十分坦然地道:“所謂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老臣只想著為朝庭,為皇上推舉有用之才,至於他們與老夫有沒有什麼關係,那反倒沒想過。”

王尚書冷笑一聲,嗤笑道:“曹大人當真是高風亮節,卻不知那固原知州張鳳奇又有何過人之處,能夠擔當知府要職?”

曹御史大義凜然,擲地有聲:“固原知州張鳳奇,於天啟二年便調任固原知州至今已愈六年之久,在職期間雖然未有十分突出的政績,然則張知州任固原知州六年來,固原在西北民亂四起的時候,從未發生過任何一起亂象,由此可見,張知州能力如何。況且張知州久在固原,熟知平涼府境見人事政務,風土人情,由他來擔任平涼知府一職,實乃不二之選。”

王尚書聽得,頓時啞口無言,其實他對這張鳳奇壓根就不瞭解,便只能由著曹於汴自演自說,即便說岔了也沒理由反駁,當下輕哼一聲,眼皮子一合,似老僧入定一般,乾脆不以理會。

旁邊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聽得曹於汴居然拿固原州內六年內無民亂來說事,不由在心底大罵曹老頭無恥。誰不知道固原州乃是九邊之一,三邊總督衙門所在地,城內駐有重兵,城內當兵的比百姓還要多,這種情況,哪個腦子進水了的暴動份子會選固原起事?

然而,駱養性儘管瞭解其中的內幕,卻不能當即說出來。因為他是錦衣衛的指揮使,朝庭的特務機構頭子,沒有皇帝的允許,錦衣衛是無權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的。

想反駁的人苦於找不著理由,肚子裡裝著理由的人卻因為身份特殊不便張口。在這種情況下,曹於汴擺足了架式,將那平淡無奇的固原知州張鳳奇說得是天花亂綴,誇得是天上少有,地上難尋。

整個養心殿內,就只得曹老頭在那哇啦哇啦一通賣力演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