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人自擾之。
可嘆!趙宋王朝重文抑武的國策,把漢唐以來一個整體上剛毅勇猛的民族,變成了一個心懷莫名恐懼的民族、一個萎頓不堪的民族、一個苟且一天算一天的民族。
李綱稟報完畢,神色凜然,看也不看神色尷尬的陳公公一眼。
兩種意見,截然相反。城牆究竟牢固不牢固?此刻是守還是逃?關乎大宋的存亡,也關乎真龍天子的一條命。深宮裡長大的欽宗,哪裡經過這種陣勢,完全喪失了決斷能力,只是連連問諸位宰執:“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大臣們平日鬥雞走狗時,個個都是神采飛揚;而一旦面對軍國大事,則茫然不知所措,惟有面面相覷,呆若木雞。
大宋的命運,由原來的一馬平川被逼成了狹窄一線。如何能絕地求生?如何可逃過一劫?歷史就在這個關口,神奇地將李綱猛然推到了舞臺中心。
見到高官們行屍走肉的樣子,一股原始的血性在李綱心內湧起,他跨步出列,奏道:“今日別無他途,惟有整軍備戰,激勵士卒,準備禦敵。此外,亦應召集都中百姓協力守城,待勤王軍至,合力殲敵。”
欽宗內心矛盾,下不了最後的決心,他想了想,問李綱:“依卿之意,是要堅守,然朝中大臣均不知兵,誰堪領軍之責?”
誰都能跑皇帝你決不能跑(6)
李綱答道:“朝廷平日以高爵、厚祿畜養大臣,為的是將用之於有事之日。白時中、李邦彥雖是文臣出身,素不知兵,但以大臣之尊,召集軍民禦敵,乃其職守!”
白時中一聽,倒抽一口冷氣:這豈不是要讓我去送死!他大怒,厲聲道:“李公整日大言禦敵,卻不曾親臨戰陣,豈非欺君罔上!又言京師可守,今事急矣,李綱可領兵出征麼?”
歷史有時是由私慾創造的,與所謂的人民群眾無關。此刻,白時中出於怕死而使出的激將法,竟然無意中挽救了大宋即將崩潰的命運……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