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放縱的“消費帝國”(4)
雖然卡特表現出信心,認為美國有朝一日能夠重新實現能源獨立,但他也承認,近期“還沒有辦法避免作出犧牲”。其實,卡特演說中暗示,犧牲可能是一件好事。對罪人而言,得到救贖之前必須承受某種懲罰。
他的演說得到的反應頂多算不冷不熱,且很快被貼上“委靡不振”演說的標籤,雖然卡特從未使用這個詞。卡特的演說以令人不悅的方式將宗教狂熱和民粹主義糅合在一起。弗朗西斯?X?克萊因斯(Francis X。 Clines)在《紐約時報》上稱之為“委靡十字架”演說,並與幾十年前把威廉?詹寧斯?布賴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推向政治前臺的著名“黃金十字架”演講進行了對比。其他人則批評他們看到的是痛苦的道德說教嗜好和一種(除了白宮)到處吹毛求疵的傾向。尤金?肯尼迪(Eugene Kennedy)教授在《紐約時報雜誌》中諷刺了“卡特興奮劑”,把這位總統描繪成“哀傷的天使,對我們大家品頭論足,不去嚴肅地談論血汗,卻談論什麼石油和罪惡”。
作為一項調整公共政策的努力,卡特的呼籲徹底失敗了。美國人對卡特總統帶有厲行節約意味的自由毫無熱情。對於替代數量型解決方案(即追求“更多”)的建議,他們一概拒絕。美國人不喜歡這封信,便把“信使”打死了。如果可以選擇,“更多”依然看起來更好。
卡特的信心危機演講壽命不長,也沒有產生什麼效果,卻給政治對手提供了彈藥。其中最難以對付的是加利福尼亞州前州長羅納德?里根,他在1980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中已經遙遙領先。里根把自己打扮成保守主義者。實際上,他是揮霍浪費的現代倡導者,是給予消費帝國道德認可的政治家。除了用“美國的早晨”說法欺騙同胞之外,這位偽保守主義者又給美國的市民宗教增加了兩條重要信仰:信貸無限制、賬單永遠不會到期。里根對“量入為出”、“現購現付”、“未雨綢繆”等古代民間智慧的顛覆,如同性、毒品和搖滾樂對美國道德憲法的再造一樣。
1979年11月13日,即里根正式宣佈競選總統的那一天,他對卡特首次作出反應。談到信心,這位加州前州長想讓人們知道他信心滿滿。他猛烈攻擊卡特,說他“試圖讓我們相信美國像以往的其他偉大文明一樣,達到了昌盛的頂點”,“告訴我們必須學會靠更少的東西生活”。里根嚴詞拒絕這些主張。在他設想的未來中,美國會獲得更強的實力,同時美國人會享有更大的繁榮,兩者相互促進。所有這些的唯一障礙是聯邦政府,他稱之為無能、傲慢和掠奪成性的政府。他提出的辦法是裁減官僚機構、削減聯邦支出和降低稅收。
如果有能源危機,他指出,那也是政府的錯誤。但至少在一點上,里根同意卡特的說法:“從歐佩克壟斷性定價權中解放出來的唯一辦法,是減少對外部燃料來源的依賴。”但是,里根對透過削減消費來實現能源獨立沒有什麼興趣。“除了對政府裡的那些人,答案非常明顯,那就是增加國內油氣產量。”談到能源,他堅持自己的意見:“我們必須認定‘更少’是不夠的。”
歷史會記住里根這個狂熱的冷戰鬥士。但是,在宣佈參加總統競選時,他幾乎沒有想到蘇聯。提到克里姆林宮時,他的語言是慎重的,並非那麼好戰。他沒有譴責蘇聯人“邪惡”。他對擊退共產主義隻字未提。他未向保衛“自由邊疆”的美國士兵致敬。他也沒有提到急需重建美國的國防。在闡述外交政策觀點時,他主要談的是他對“北美協定”(North American Accord)的看法,即把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聯結起來的經濟同盟。“是時候了,我們不能再把我們的近鄰看成外國人了。”他宣稱。
自我放縱的“消費帝國”(5)
和往常一樣,里根撒上許多糖霜,掩蓋蛋糕本身的缺陷。在演說結尾時,他充滿讚許地引用了湯姆?潘恩(Tom Paine)的話,說美國人有能力“重新開始建設世界”。他贊同約翰?溫思羅普(John Winthrop)的說法,認為上帝命令美國人建造“山巔之城”。他還引用了富蘭克林?D?羅斯福的話,乞求當代美國人履行“與命運之約”。對里根來說,美國的未來之弧與美國的過去之弧一樣,都是永遠向上的。總之,這是一次勇敢的嘗試。
而且這一手段的確奏效了。毫無疑問,里根的話發自內心,但他真正的天賦在於精明而巧妙地講一些多數美國人願意聽的話。作為白宮的候選人,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