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鍾絕不是簡單記時間。
古代的鐘,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等。
圭表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計時器,古代典籍《周禮》中就有關於使用土圭的記載,可見圭表的歷史相當久遠圭表是利用太陽射影的長短來判斷時間的。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直立於平地上的測日影的標杆或石柱,叫做表;一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長度單位計量,那麼光陰之“陰”,及時間的長短,,用“分”、“寸”表達就順理成章了。
日晷也是透過觀測日影計時的儀器,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以確定當時的時辰或刻數。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計時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針和刻有刻線的晷面組成,隨著太陽在天空執行,晷針的投影像鐘錶的指標一樣在晷面上移動,就可以指示時辰。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陽的影子計算時間的,然而遇到了陰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於是一種白天黑夜都能計時的水鍾便應運而生,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壺;刻,是指刻箭。箭,則是標有時間刻度的標尺。漏刻是以壺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觀測壺中刻箭上顯示的資料來計算時間。作為計時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為普遍。
我們所處的地方是地底,屍塔上的石鍾,更接近日晷吧!
只是。
這裡也沒有太陽啊?
聽到我的疑惑,官十三卻是搖頭道,並且指了指頭頂上方,“九宮日月,皆在天壁之上。”
我,“那呢?”
官十三,“你看不到,不代表日月不存在。”
我,“……”
突然有一股很像罵孃的衝動,接下來,又聽官十三表情嚴肅道,“九宮日月,遇日則生,遇月則亡,而所有的禍福,皆在那根屍塔鐵針上。”
我好奇問,“鐵針指到什麼位置,人會有厄難降臨?”
官十三回道,“晌午!”
聽到“晌午”二字,我腦海裡就立即想起菜市場砍頭的事情。
不過,現在的我,想到一件更嚴重的事,開口問道,“這裡,已經無限接近天機墳了吧?”能聯絡這點,因為所謂的“屍塔”、“石鍾”、“鐵針”、“九宮日月”等等字眼,很容易與“天機”兩字聯絡。
“何止靠近!”
“在你走入巖壁門戶時,已經進入天機墳的領域。”
“真正的天機土。”
“才有化神奇為腐朽的能力。”
……
隨即,官十三又惡狠狠說著,當年要不是走蛟主人得到一份天機福緣,早就被殺死了,他望著屍塔上的無數屍骸,憤慨不已。
天機福緣。
在我看來,官十三也得到了了一份,不然他也該死了。
當然,還有外面那頭野獸餮與走蛟,應該都得到了福緣,不至於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