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北宋中華》

作者:林三

第一卷 築基

一 離奇失蹤

2005年夏天某夜,東海海域,海軍某部尉官劉通駕駛衝鋒舟從海岸駛向某海島,海面突然出現迷霧,接著劃過一道閃電。亮光過後,海面只剩下衝鋒舟,人卻不知去向。附近巡邏的海軍艦艇見此奇象,趕來救援,卻只聽到劉通報稱海面氣候異常,接著便失去聯絡。

五 嶄露頭角

對於將來的行動,劉通設想了一個初步的計劃:

首先,儘快熟悉古代的交流和通訊工具-文言文。其次,廣交朋友,尋找人才,培養人才。第三,選擇合適的地點、適當的行業,發展實業,蓄積力量。第四,從政、從戎,謀求政治上的發展,力求進入權力中樞,藉機拓展實力,打好根基。第五,待天下有變,趁時而動,登高疾呼,興義師,舉義旗,聚攏民心,光復河山。

又想,實施計劃之時,勢必顯露後世所學,顯露時未免太過驚世駭俗。為求掩飾,當尋遮掩法,縱然不能使人盡信,也當竭力試之。掩飾途徑如下:

一曰博朗群書,對古典經史子集多所涉獵,諸如山海經、道德經、鬼谷子經、易經,等等。擇其玄奇奧妙之處就證於當世學者,發些後世評論,宣揚後世所學。二曰廣交朋友,儘量找尋海外商人和西域人士,交流各方學問,天文地理、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莫不求之。三曰四方遊學,增長見聞,同時宣傳後世知識。待時機成熟,著書立說。當代能行者,大力行之;尚不能行者,先以書存之,留待後人行之。計劃能否實現,有待將來檢驗,也許可行,也許行不通。

劉通少年時愛好古文,又經前段時日向李憲、阿碧等人學習,雖說文言功底大有長進,但閱讀起經史子集諸書,仍覺吃力,不少艱深之處,還需求教於儒士李憲等人。眾人見劉通無書不讀,倒也讚許有加。劉通讀書之餘,便喚上侍僕四處行走,結交海外商人、西域人士,以及巫醫百工、三教九流等各色人物。阿碧見劉通行止奇特,頗感好奇,也常跟隨左右。阿碧父親李竇的商行中,有不少能人異士,因生意往來,通西域語言和番邦語言者不乏其人,劉通每常會請上他們作為翻譯。其實那些老外,大多久居中原,對大宋官話多能夠交談,有的還說得相當流利。李竇見劉通好學,心中高興,倒是大力支援,為劉通提供不少方便。

一日,劉通讀書稍憩,與李憲座談,言及端午將至,不知泉州之地有何風俗。二人談興甚濃,均感到需在端午舉辦一次民間活動以振奮人心。李憲當即找來泉州通判韓望秋、主簿方易等主事之人前來商議,大夥磋商後,深覺此議甚有意義,無不舉手贊成。

次日,李憲約齊當地名望來府商談。只聽李憲說道:“十餘日後乃端午佳節,今邀各位鄉老賢達前來,是為籌辦佳節專案。憲來泉州二年有餘,上蒙聖恩,下順民意,時刻不忘報效朝廷,造福一方,卻未立寸功於當地,心中著實慚愧。我泉州轄所地方安靖,人民樂業,災禍辟易,此皆大宋洪福,黎民之幸。上月海邊水患,雖小有損失,卻無傷大雅。為振我州軍心民氣,本衙欲尊崇民俗,舉辦一些活動,還望各位獻言獻策,不吝賜教。”眾人連忙稱謝不已,都道知州大人愛民如子,真是難得一見的父母官。

富商李達說道:“李大人心繫民眾,我等十分敬佩,萬不能辜負大人的一番美意。我願出銀四百兩,以資盛舉。”其餘眾人隨聲附和,捐款大小不等。李憲說道:“感謝各位父老對鄉土的厚愛之情。我今日請各位來此,主旨在於振奮人心的舉措,募捐之事卻非本意。在座諸公皆有識之士,我等集思廣益,定能想出良策。”

一老者馮軒說道:“當今聖上乃書畫大家,應天子之召,我朝文事興盛,遠邁前代。老朽以為,當舉辦詩文大會,再舉辦一個書畫大展,如此既能烘托節日氣氛,又能彰顯我朝文字之盛。”這馮軒是告老還鄉的京官,熟知朝中事務。他剛說完,便迎來一片贊好聲。

李憲說道:“馮大人提議甚好。各位還有何建議,儘可暢言。”劉通心想這詩文書畫非大眾所長,要讓民眾喜聞樂見,當推出百姓喜歡的節目,當即說道:“詩文書畫是高雅之事,佳節舉辦,可振學子之志,堅其進取之心,此舉甚妙。我還有個想法,請各位大人、先生參詳。所謂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各有所愛,欲使軍民同樂,是否再辦一些鄉土節目,焰火煙花、雜耍戲曲、花卉燈展,舞獅子、賽龍舟等等,這些專案皆為鄉土樂見。凡參與者,以些許財物鼓勵,擇其優秀者予以獎勵,有錢者出錢,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