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賭博式的海上決戰。因此美國海軍參謀部制定了一個類似日德蘭海戰式的計劃,即以輕型快速航母組建的分艦隊作為“誘餌”對馬紹爾群島進行“打了就跑”的襲擾性空襲,而面對這樣一直力量有限的艦隊,中國海軍肯定不會出動主力艦隊,更可能是的派出一支具有一定力量和規模的分艦隊前來迎戰,而這時美國海軍則出動主力航母艦隊攻擊,一舉消滅這支華軍分艦隊,改變雙方的力量對比,然後大舉進攻馬紹爾群島,實施強襲登陸作戰,逼迫中國海軍主力前來在不利的情況下進行決戰。
而在這個作戰計劃當中充當“誘餌”的,便是斯普拉格少將率領的這支快速航空母艦特混大隊——太平洋艦隊第17特混編隊。
第17特混艦隊的主力是“獨立”號、“貝勞伍德”號和“普林斯頓”號三艘輕型快速航空母艦,這三艘航空母艦都屬於“獨立”級。
由於在大戰中損失慘重,美國海軍急需大量的航空母艦服役,而新造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無法迅速滿足戰爭的需要 因此美海軍著手將船型適合作航空母艦的九艘“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改建為輕型航空母艦,並重新定型為“獨立”級航空母艦,“獨立”級九艘航空母艦均為紐約造船廠建造。
“獨立”級航空母艦的標準排水量為11495噸,滿載排水量為15200噸,艦長18964米,寬3374米,吃水738米,最高航速315節,15節航速時續航力為12500公里,載機量45架,配備有雷達和高射炮。作為輕型高速航空母艦,“獨立”級和“埃塞克斯”級艦隊航空母艦一起,成為了目前美國太平洋艦隊航母編隊的主角。
除了9艘“獨立”級航空母艦,美國人為了報太平洋艦隊被殲之仇,把原計劃建造12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計劃進行了大幅度修改,將建造數量提高到了32艘,美國海軍並且下了死命令:所有的造船廠一律停止建造其它大型船隻的計劃,優先建造“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和“蒙大拿”級戰列艦,並且採用了三班倒流水線建造,集中力量按照標準設計方案進行批次生產,從而使造船廠能夠很順利採用流水線作業。此外,在鋼型和鋼板、艦上裝置、機械以及武器各等方面也都實行了高度標準化。美國人的努力使“埃塞克斯”級航母的建造週期極大地縮短了,有的“埃塞克斯”級航母只需14個月便建成服役。
為了能夠早日奪回制海權,美國海軍新建造的各種艦隻在完成試航後都立即派到艦隊中服役。象派到珍珠港的一些新艦均編入特混大隊去執行戰鬥任務,以期在實戰中進行訓練和提高作戰能力。
對於斯普拉格來說,他的艦隊已經不是第一次在這一海域執行作戰任務了。9月初的一天,這個以3艘輕型快速航空母艦為核心的航空母艦特混編隊襲擊了華軍佔據的南鳥島,使華軍在島上的軍事設施遭到破壞,並擊毀了多架華軍轟炸機。9月18日至19日,第17特混艦隊又空襲了吉爾伯特群島。這次空襲的主要目的是削弱塔拉瓦環礁和馬金環礁上華軍飛機的戰鬥力,這次行動取得的成果比預期的要大。不但擊毀了華軍數架大型水上飛機和一艘補給艦,還迫使華軍的守島部隊消耗了相當數量的彈藥,這些彈藥的補充是需要時間的。同時,美國偵察機還對塔拉瓦和馬金兩處環礁拍攝了非常理想的照片。
在第17特混艦隊襲擊吉爾伯特群島的同時,由6艘大型航空母艦組成的另一支強大的美國航空母艦艦隊對威克島進行了大規模的突然襲擊,摧毀了停在島上機場中的40餘架華軍飛機。這一次的空襲行動是美國海軍向中國發出的一個明確的訊號——他們捲土重來了。
從第一次太平洋會戰及“中途島…珍珠港戰役”結束後,美國海軍吸取了經驗教訓,已經不再派遣單艘航空母艦與其它艦隻編隊出海作戰,而是採用數艘航空母艦在同在一個警戒幕內行動,這樣需要犧牲一些靈活性的。不過,因為可以集中使用戰鬥機加強空中掩護,以及集中使用高射炮與之配合,美國人認為這個不足之處是完全可以彌補的。
對於主動前來挑戰的美國航母艦隊,華軍岸機航空兵進行了十分猛烈的反擊,從威克島起飛的華軍飛機得到了從馬紹爾群島派出的飛機的增援。雙方進行了激烈的交鋒,在戰鬥中,“埃塞克斯”號和“黃蜂”號航空母艦都被華軍轟炸機投下的炸彈擊中,損失較大,在戰鬥中,美國海軍損失了32架作戰飛機,並有兩艘驅逐艦被擊沉。
這些戰鬥的戰果雖然不大,但在某種程度上提振了美國海軍官兵計程車氣,讓他們意識到中國人並不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