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萬,左手突然掏出了一個裝滿子彈的彈匣,此時的他左手用新彈匣猛地頂著槍械上的彈匣卡榫,將頂卡榫開,空彈匣鬆動了,而這時牛帥萬手中的新彈匣向前飛快的一擠,已經打空了子彈的空彈匣向前方掉下,而裝滿子彈的新彈匣象變魔術一樣的裝在了槍上。牛帥萬隨即用左手伸到槍的右邊一拉槍機,將子彈上膛。而在他完成這一套動作的時候,他手中的槍仍然在保持著射擊,槍口的火苗竟然沒有一刻停歇
想要藉著他換彈匣的空隙衝上陣地的印度士兵們在一瞬間被打得血肉橫飛,全部撲倒在了地上。
一位英國軍官顯然被他的動作驚呆了,而沒有注意到他本人也已經成為了牛帥萬的目標,牛帥萬沒有注意到英國軍官是讓他單手換彈匣的動作嚇傻了,而是毫不客氣的用一個長點射將對方摞倒在了坡地上。
~~~~~~~~~~~~~~~~~~~
發燒了……迷糊中,寫得不好的地方,大大多多指教……
~~~~~~~~~~~~~~~~~~~
繼續求月票……
(一千三百五十八)叩開北印度之門
(一千三百五十八)叩開北印度之門
而此時,在牛帥萬身邊不遠處的另外一名中國傘兵也以同樣乾淨利落的手法完成了“單手換彈匣”的操作,將彈雨潑撒到了英軍士兵的頭上。
對於由訓練嚴重不足的印度士兵所組成的英軍進攻部隊來說,他們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可怕的中國軍人。
“單手換彈匣”這個動作是由華夏空軍的一位不知名的傘兵戰士在訓練時發明的,隨即在傘兵部隊當中流傳開來,但也只是老兵們私下裡練練,華夏軍隊的訓練教材裡其實並沒有這方面的教程。由於在練習當中容易損壞彈匣卡榫和下護木,華夏軍方高層並不鼓勵士兵們練習此種戰術動作並在全軍中推廣。但是在很多經過血火洗禮的老兵都知道,這個戰術動作在戰場上卻確有著很實在的意義。因為“單手換彈夾”的動作只用2至3秒就可以完成,比用正規的方法要快上很多。而在血與火的戰場上,能夠比敵人更快開火就意味著更多的生存和取勝的機會。
一些打過很多子彈經驗豐富對槍械極其熟悉的華夏老兵會等到前一個彈匣只有三四顆子彈時再實施單手換彈匣動作,這樣連用左手拉一下槍栓上膛的動作都免了,這樣的火力持續性在戰場上可以說是令人瞠目結舌的。
“單手換彈匣”的動作後來流傳出傘兵部隊,華夏陸軍野戰部隊、海軍陸戰隊以及特種部隊的戰士們在私下裡紛紛仿效學樣,終於在戰場上得以大放異彩。
“單手換彈匣”這個戰術動作的流傳也充分表明華軍裝備的38式突擊步槍的優異效能。在很多次戰鬥中,華軍士兵都用38式突擊步槍將裝備有“波*莎”衝鋒槍的蘇軍、“司登”衝鋒槍的英軍和“湯普森”衝鋒槍的美軍壓得不敢抬頭。象在澳大利亞的戰鬥中,一些經驗不足的英軍和澳軍士兵在躲避的時候由於頭抬得過高,當場被華軍士兵一槍擊穿平底鍋頭盔,造成顱內重傷而死亡。
此時戰鬥開始趨於白熱化,儘管死傷慘重,但英軍並沒有停止進攻,因為英軍指揮官們心裡明白,在現在這樣的情況下,在英國白人軍官組成的督戰隊的逼迫下,印度士兵只是憑著求生的本能和恐懼在戰鬥,一旦出現停頓,英軍的攻勢不但會很快的瓦解,而且很可能會演變成難以控制的潰逃。
“我沒有子彈了誰有”牛帥萬在用短點射打空了最後一個彈匣之後,拋下了38式突擊步槍,抽出了9毫米手槍,將離得最近的一名英軍士兵一槍爆頭。
“我這還有一個”一名傘兵戰士大叫著將一個裝滿子彈的彈匣拋向牛帥萬,牛帥萬伸手接住的同時,用腳將突擊步槍從地上勾了起來,同時將手槍放下,然後換彈匣,開槍,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又讓衝上來的英軍士兵開了一回眼。
在擊倒了衝上來的又一批敵人之後,牛帥萬掃視了一眼自家的陣地,不由得有些心焦。
中國傘兵們的彈藥即將耗盡,如果援軍再不來的話,他們苦戰了多時的陣地很可能在英軍不計傷亡的猛攻下失陷。
“他**的援軍死到哪裡去了”有人忍不住開始罵娘,但罵聲很快便被炮彈的爆炸聲淹沒。
“看長官那是什麼?”一名受傷的戰士一邊探出身子用手槍向外射擊,一邊指了指鐵路大橋方向。
“**”
牛帥萬在短點射的間隙向大橋的方向飛快地掃了一眼,不由得暗暗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