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想象中的眾炮齊鳴,孫綱只看見炮手們都作好了開炮的準備,但是並沒有開火。
“海威”號驟然減速,慢慢停了下來,而“海歸”號意猶未盡的在海上繞了個大圈,也開始減速,並從“海威”號的側舷開過,尾炮徐徐轉動,“轟”的一聲,發出一炮,嚇了艦橋上的孫綱一跳。
“海歸”號又連放兩炮,蔣超英放看著驚魂未定的王士珍,笑道,“他們是在放禮炮向咱們致敬。”
“剛才誰贏了?”孫綱不動聲色地問道,
“他輸了。”蔣超英說道,“他老想玩單艦突破,這種戰法以前還差不多,編隊作戰肯定不好用。”
他們說話地功夫,“海威”號又開始前進,並升起了紅黃藍三色帶錨龍旗,孫綱知道,那是“海軍最高統帥旗”,表示他這個海軍的“最高將領”在艦上,“海歸”號很快追了上來,和“海威”號並列行駛,孫綱看到了餘波爾和艦上的軍官都在艦橋上向他行軍禮,不由得衝他們招了招手。
“他現在和你很熟?”孫綱看著遠處的餘波爾,笑著對蔣超英說道,
“他是個老水手,不是正統科班出身,呵呵,雖然經驗豐富,但對於海軍專業,還有好多地方不明白,所以總來問我。”蔣超英笑道,“他覺得自己墨水不夠,一直在努力學習,現在其實已經相當厲害了。”
“對了,我剛才看到各炮都作好了準備,但好象在等待一齊開火,這是怎麼回事?”孫綱問道。
“部長有所不知,這是咱們北洋海軍多次模擬演練後的結果,也是甲午年那一仗從日本人那裡吸取地教訓。”蔣超英說道,
蔣超英告訴孫綱,在以前地海戰中,發現敵艦開始進攻時,都是由各炮的炮塔指揮官根據實際情況,自行決定攻擊目標,並自行測算目標地射擊諸元,這種各個炮塔、各艘戰艦乃至各個艦群自行其是的戰法,如果是採用“亂戰”戰術地話,還算可以,但如果是艦隊編隊作戰的話,很容易造成艦隊火力的分散,也不容易命中目標。
在大東溝海戰和壹岐海戰中,日本艦隊整齊劃一的兇猛火力給北洋艦隊的官兵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何解決這個提高艦隊火力密度和準確度的問題,曾經困擾了北洋艦隊的官兵們好久。
“海菁”號巡洋艦的艦長,大東溝海戰“定遠”艦的槍炮大副沈壽曾經提出來一個“變換陣位”的方案,即炮術長的位置上升到了艦橋,炮術長在艦橋上指示射擊目標和射擊諸元,各主炮副炮按照炮術長的指令來進行操作,禁止各炮自作主張,這樣一來,一艘戰艦上裝載的主炮塔和副炮群可以集中火力讓所有的炮彈同時飛向一個目標,能夠極大的提高首發命中率,其好處可以說是不言而喻的。
這個辦法好是好,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當時的戰艦上沒有更多的通訊裝備(象傳音管道什麼的),在進行炮戰時各個炮位無法聽到統一的命令,因而無法進行協調統一射擊。
由於當時這個問題無法解決,所以這個辦法並沒有立刻實施,但隨著後來北洋艦隊託孫綱的愛妻馬的福,開始裝備無線電通訊設施和有線電話,這個“統一協調火力”的構想就有了實現的可能了,沈壽的這個辦法後來經過北洋艦隊官兵們的群策群力集思廣益,終於得以在全軍實行了,而且為了避免在激烈的炮戰當中通訊設施遭到破壞而導致各炮位無法協調,北洋艦隊司令葉祖圭想出來了一個辦法,即給艦上的軍樂隊員增加了一項“射擊傳令兵”的任務,保證各炮位可以統一集中火力,用精準而密集的火力集中“招呼”一個目標。
而後來經過反覆演練,劉冠雄和李鼎新又提議,戰時由本艦隊內一艘基準艦(擁有較好觀測視野、艦位和便於指揮的,其實也就是旗艦)對目標或目標區內的敵方一艘顯著的目標艦(一般也是對方的旗艦或先導艦,所謂的“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試射幾發(這個資料是事先估算的)以測定射擊諸元,再將本艦的位置、航速、航向和目標的諸元通知全艦隊(旗語或無線電),接著由艦隊司令下達開火命令,整個艦隊於是集中火力向那個敵方的“倒黴蛋”射擊,估計對方運氣不好的話可能在第一輪齊射的時候差不多就好掛了。
(四百七十一)來自阿根廷的“四大金剛”
當然在開炮前,艦隊的各艦自己也可以估算敵方各艦的諸元,但在艦隊司令下令開火前是嚴格禁止自行開火的(除非是事前有命令允許這樣做)。而各艦在接到旗艦的資料後會重新解算並繼續跟蹤敵艦。當集中火力“摘除”掉敵艦隊的旗艦之後,整個艦隊的射擊次序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