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銘傳知道後隨即下令在北洋陸軍中取消傳統號衣,改為利於隱蔽的灰布軍衣。中國的軍服因此發生了變化,也是讓孫綱始料未及的(英國人的紅色軍服也是在後來的布林戰爭中吃了大虧後才改了顏色的)。
還有就是,由於清軍對隱藏在牆壁夾層裡的日軍十分頭痛,在清軍中的外國軍醫都來幫忙了,他們趕製了一批簡易“聽診器”給清軍將士,讓清軍士兵貼著牆就可以聽到躲藏日軍發出的微小聲音,以此辨別日軍的藏身之處,“士卒以之定倭兵藏匿方位,再以槍攢射,倭兵多死”,這種“聽敵器”由此成了清軍士兵們的寶貝,“我兵每隔牆射殺敵兵,韓民則爭睹為快,孩童鹹拊掌嘻笑,以為神技”(吳大成《渡遼平倭日記》),後來這種由“聽診器”發明的東西就成了清軍士兵的“標準裝備”,也是讓孫綱根本意想不到的。
吃過慶功宴,劉銘傳和吳大成因為這些日子太累了,宴會結束後就休息去了,段祺瑞的興致卻一直很高,象有一肚子話要和孫綱說,孫綱本也有些疲倦,但看他這麼高興,不忍心掃了他的興,兩個人找了間屋子秉燭長談,孫綱這才知道了段祺瑞的身世。
(一百八十二)德國人來了
段祺瑞是農家出身(根正苗紅哈),父親是個老實誠樸的農民,8歲時段祺瑞隨祖父段佩前往江蘇“銘軍”衛所,從那時起他開始習慣並喜歡上了軍旅生活,14歲時因家道中落,段祺瑞揣著一塊銀元去威海投奔在那裡駐軍當管帶的族叔段從德,17歲時父親遇害,18歲時母親去世,接連失去雙親的悲痛並沒有將他打倒,段祺瑞此後獨自撐起了撫養三個幼年弟妹的重擔,他20歲考入天津武備學堂,後來又去德國留學,學成歸國後歷任北洋軍械局主事,北洋陸軍炮術教習,甲午戰爭中,他隨軍作戰,屢立戰功,在營口之戰中,清軍在日軍猛攻之下節節敗退,段祺瑞收攏敗兵,帶著兩門大炮,20名炮兵和100多名步騎兵,愣是奪回了由近千名日軍防守的一處叫三臺子的村落,一共打死日軍八百多人,解救了數千沒有來得及撤退的百姓,這是甲午戰爭中很少見的一次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功勞後來好象還算到別人頭上了),因為規模不大,所以並沒有引起孫綱太多的注意,可當他知道這場戰鬥的指揮者居然是段祺瑞時,確實十分吃驚。
“段兄快告訴我是怎麼回事?”孫綱吃驚地問道,一百多殘兵敗將一下子消滅了八百多敵人,這仗是怎麼才能打出這種結果的?這也太強了吧?
“說穿了也沒什麼,”段祺瑞一邊用桌子上的茶碗給他演示,一邊對他說道,“就是交叉前進攻擊,一門炮前進時,另一門炮進行掩護,當兩門炮都靠近後,全都開始以最大射速轟擊,步隊和馬隊藉著炮火掩護。這時候開始發起攻擊,日本人當時立足未穩。根本沒法子抵擋,人又都聚在一起,被我們一打死一大片,又被步隊和馬隊用刀砍翻了不少,那天我都親手剁了一個日本兵呢,現在想起來,這手還哆嗦呢。”
孫綱的臉上不由得現出一絲苦笑。聽他這麼一說,他也能想象到當時是怎麼樣一種場面,到底人家是“炮兵專家”“職業軍人”,相比之下,自己這個半吊子軍人弄的那個敵後登陸作戰可就沒法子和人家比了,人家打死了數倍於幾的敵人而自己毫髮未傷。而且戰術十分簡單有效。測試文字水印1。自已那回越想簡單越弄得複雜無比,死了不少人不說,最後差點沒把自己也陷入絕境,還美其名曰“獲取戰場經驗值”,如果不是韓版美女秘書捨身相救,他自己說不定就不能在這兒坐著了。
“敬茗老弟何故發笑?”段祺瑞看著他一臉苦笑。不由得奇怪地問道,兩人現在已經親熱得以兄弟相稱了。
“早見到芝泉兄就好了,我也不會損失了那麼多弟兄,自個兒還差點丟了性命。”孫綱對段祺瑞講了自己“深入敵後去戰鬥”的“光輝經歷”,並向他請教了一些戰鬥方面的細節,段祺瑞聽得兩眼放光,淫浸於炮兵戰術中的他對這種敵後襲擾作戰還不是太懂。但他從自己所瞭解的層面給孫綱分析了一下。說得卻也極有道理。
段祺瑞認為,孫綱率軍登陸時雖然遭到了日軍地阻擊。但因為有巡洋艦和炮艦艦炮的支援和掩護,成功地壓制了日軍地炮火,所以沒受什麼損失,但是一旦脫離了艦炮的掩護,情況立刻就變得危機四伏,好在部隊行動迅速,因而沒有遇到太大的危險,但日軍最後終於追了上來圍攻他們,而且也是先用炮轟他們,這就給他們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如果不是孫綱想法子炸掉了那兩門炮,可能他們的犧牲還會更大。
“老弟的特攻隊如果能帶上兩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