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生明白潛艇指揮塔為什麼會採取這樣怪異的設計了。
因為在圖紙上,指揮塔圍殼內,3個巨大的發射筒就說明了它的用途。
在1943年,根據大總統孫綱的指示,武備部便嘗試進行潛艇發射彈道導彈。一些大型潛艇於當年被改裝進行彈道導彈發射可行性試驗。當年8月15日,一艘改裝的潛艇進行了全世界第一次潛艇發射彈道導彈的實驗,該艇從水面發射了一枚“雷龍”型彈道導彈。此後中國海軍又進行了多次試驗。
根據試驗積累的資料,華夏共和國武備部正式審批透過設計建造“虎鯨”級潛艇並搭載的“雷龍5”型彈道導彈。實際上,由於相關彈道導彈和發射控制系統一直到1943年的第4季度才完成,設計部門在開始設計“虎鯨”級潛艇時還考慮了“雷龍”彈道導彈發射系統的升級冗餘,以便於以後的潛艇改裝工作。
“雷龍5”型潛射彈道導彈是從陸基的“雷龍”導彈改進而來,最早的“雷龍”射程350公里,有效載荷1噸。而後裝備的“雷龍5”型導彈則將有效載荷增加到5噸。“虎鯨”級潛艇採取水面發射方式,在發射導彈前,潛艇在水下完成加註液體燃料和液體氧化劑的發射準備工作,然後潛艇浮上水面,開啟發射筒上蓋,而後點火起飛。除了之前長達一到數小時的準備工作是在水下完成的以外,其他的發射作業原理與陸基彈道導彈基本一致。
由於艇上裝載了彈道導彈高度危險的液態氧化劑,一旦出現發射操作事故,就極易造成船毀人亡,所以才有了少將之前嚴厲的警告。
經過設計建造人員的不懈努力,“虎鯨”級潛艇的第一艘於1944年2月建成服役。和大*牛重達5000到6000餘噸的“祝融”級飛彈潛艇不同的是。“虎鯨”級潛艇明顯小了一圈,水上排水量為3300噸,潛航排水量為4000噸,動力系統為柴電動力,雙軸推進,水面最高航速為18節,極限下潛深度為300米,採用雙層殼體的艇體結構,續航力10節時25200海里,乘員約80人。輔助武器為6具500毫米魚雷發射管,呈前4後2佈置,主武器當然是3枚“雷龍5”型彈道導彈。作為華夏海軍最重要的戰略潛艇,“虎鯨”級還安裝有華夏最新式的電子戰裝置和聲學探測裝置,以有效規避敵軍的攻擊。
在瞭解了這級新潛艇的效能之後,盧俊生對自己即將登上的這艘新潛艇充滿了期待,但在他和許多富有作戰經驗的同行看來,“虎鯨”級潛艇相比於“祝融”級潛艇,攻擊力似乎並沒有什麼提高,甚至有下降的嫌疑,因為“祝融”級潛艇一次可攜帶20枚以上的“鐵拳”飛彈出戰,而雖說“虎鯨”所攜帶的“雷龍”導彈威力比“鐵拳”肯定是要大不少,但畢竟只能攜帶3枚,在真正的戰鬥當中,所能發揮的作用比“祝融”級潛艇要有限得多。盧俊生少校對於海軍部下大力氣建造這樣一級潛艇究竟要作何用途感到十分茫然。
儘管存有諸多的疑問,但盧俊生少校和大家一起,還是以全副精力投入到了新潛艇的試航和相關訓練當中。
經過了1個多月的訓練,盧俊生少校和戰友們已經能夠熟練的在不同的崗位上操縱“虎鯨”號潛艇了。
而這一天,在輪到盧俊生少校擔任“虎鯨”號的艇長的時候,“虎鯨”號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行頭永遠是一身最普通的衣服和皮鞋,眉頭永遠是擰成一個川字板著棺材臉的華夏共和國武備部長兼工業部長“大司馬史”,總是令“虎鯨”號潛艇的所有百戰之士都能感受到他周身散發出的強大氣場。
知道是史司前來試察之後,盧俊生少校更是不敢大意,他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開始了自己的操作。
按照演習的計劃,“虎鯨”號將在今天,進行導彈試射。
“大司馬史”在艇上視察,給“虎鯨”號的艇員們以前所未有的威壓。
儘管是當著史司的面進行操作,但盧俊生少校卻並沒有感到畏懼,幾個星期的訓練使他見識到了自己的戰友的能力(艇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硬手),而且自己擁有的又是華夏海軍最新式的潛艇,他對完成這樣一次並不是太難的學習任務不抱任何懷疑。
在盧俊生少校的指揮下,“虎鯨”號在離開北歸港後,便悄悄的狐狼一匹的向預定方向開去。
和中國海軍的其它遠洋作戰潛艇一樣,“虎鯨”級潛艇的內部生活區十分舒適,以至於被艇員們戲稱為“水下旅館”。儘管是在接近北極的高緯度地區進行學習,但沒有人感覺到不適。
到達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