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面也很廣;還有如趙章光,由“毛髮再生精”起家,現在涉及房地產、製藥等行業,做得也很大。溫州諸如此類的公司不少,他們也應當是主力,可說是集團軍。

還有的老闆既沒有排名,知名度也不高,但他們正在悄悄地崛起,比如在全國各地辦市場的溫州人,搞房地產開發的溫州人,承包大企業的溫州人,開大酒店的溫州人等等。他們榜上無名,也不願意宣傳,但實力絕對是很強的,否則也做不成這麼大的事業,平陽老闆林聖雄先生便是一個範例。

林先生是平陽昆陽人,做工程起家。我不知道他的年齡,從他評上“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的稱號可知他非常年輕。前幾年我還不知道有這麼一個大老闆。2003年世界溫州人大會期間,溫州電視臺做了一個談話類專題節目,我與他均是應邀參加的嘉賓,一同坐在臺上,方知道有這麼一個人。不用在這裡談他的業績,只說一點:他要在全國辦一百所希望小學,到去年已經辦成了七十多所。也就是說連續十來年,他每年對教育的捐款都在百萬元之上,實在是功德無量!寫到這裡,我找出了他的名片,方知他還是全國十屆人大代表。

可怕的是如林聖雄先生這般的企業家散佈在全國各地,星星點點,並且大都籍籍無名,你不知道他們的數量,更無法摸清他們的底細,只有在某日他們中的一位突發奇想,有了一個令世人矚目的大動作,他的財富或是能量才如冰山一樣浮出水面,讓我們整個溫州大吃一驚。

我這些年邊做邊玩,跑遍了全國三十一個省市,資訊量是相當大的,遇到的溫州企業家不少。有在某市或某縣是榮譽市民,有在某市擔任名譽市長,至於掛著政協委員、傑出貢獻的企業家等等銜頭的人更不少。這是筆巨大的財富,卻不為溫州所知,他們可以稱之為老闆大軍中的地下工作者。

我認識一位在西北養蜂的溫州張老闆。一般養蜂人是不會被人稱為老闆的,大家都知道,養蜂非常辛苦,蜂隨蜜源走,養蜂人便要風餐露宿。在野外,吃不好,睡不好,也不可能穿得好。有時忙得鬍子不及刮,一張黑炭似的臉,演張飛李逵不用化妝,人家不把你當成乞丐已經是很好的了。但張老闆近幾年連續承包了西北幾處的幾個蜂產品廠,每年的產值論億的,不稱老闆稱什麼?與張老闆異曲同工的幾位瑞安農民,在黑龍江承包了近四萬畝的農田搞種植與糧食深加工,不稱老闆稱什麼?我在山東淄博萊蕪一帶坐著汽車轉轉,看到一個大煙囪,問陪同的一位副市長,這是水泥廠吧,他說是,你們溫州人承包的,年產多少多少萬噸;又看見一條高煙囪,這是陶瓷廠吧,他又說,你們溫州人承包的;又看見一處大水面和旁邊的大片農田,用鐵絲水泥樁攔著,我說這個農場挺大的,他說是,你們溫州人承包的,立體生態農業園區……這些承包者應當也是不小的老闆。山東的一位熟人見了我直搖頭:你們溫州人無孔不入,“太可怕了”。他們認為“可怕”的老闆,都是老闆隊伍中的生力軍。十幾年前,我們在寫《遙望溫州》時曾提到,“溫州人會有一天承包全中國”。當然,這僅僅是一種豪言壯語,但說全國各地都有溫州人在搞承包,這已經成為事實。從小水塘、小山包,到數萬畝農田;從小商店、小櫃檯,到整個百貨公司;從小部門、小車間,到整座大工廠,都有溫州人在搞承包。

有時,溫州人的胃口也實在太大了,譬如有人承包楠溪江一整條江的水面,幾十公里長,範圍太廣了。打漁的、捕蝦的,私人管不過來,承包便成了問題。還有承包整片山林的,幾千上萬畝,水果成熟了,有人來哄搶;林木成材了,有人來盜伐。還有的辛苦了幾年,眼看著有收穫了,當地的政府也眼紅,變政策了,提高承包條件,不從就設卡,經營不下去了。這種情況時有見報,可見承包的老闆比之傳統意義上的老闆難當。

在世界各國做生意的溫州人,只能稱為“多國部隊”了,雖說這個部隊比較複雜,卻也可以分類。這支老闆隊伍人數有數十萬,從事的行業卻不多。餐飲業是大頭,其次是進出口貿易,接著是皮革箱包和服裝鞋帽業。除這四個行業之外,其餘的便是散兵遊勇,老闆的人數便少得多。如我有熟人在巴黎開首飾店,在紐約開禮品店,在多倫多開工藝品店,還有辦麻將館、洗衣房、中文學校、針灸診所等等。

溫州的老闆五花八門,一時也說不清多少,“十個溫州人,九個是老闆,還有一個準備當老闆”之說雖然有誇大之嫌不甚確切,離事實卻也不遠了。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是許多外地人對溫州人的評語之一。確實,溫州人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