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7部分

從鹽的生產和流通環節徵稅,不僅減少了徵稅物件降低了徵稅成本,因此鹽稅成為中國曆代政府最重要的稅收之一,直至近代。不要小看了鹽稅這塊,從唐至清的每一朝代,鹽稅收入都與田賦收入基本相當,所謂“天下之賦,鹽利居半”,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但歷史上的這種專營制弊端極多,一方面是官鹽價高質次,不但在鹽裡摻沙子泥土,價格還高到底層平民都吃不起。另一方面卻是私鹽橫行,管鹽的官員串通同黨,與奸商勾結,暗箱操作,使得鹽利盡落其手,政府反而沒得到什麼好處。

到了大圖朝時期,鹽政有了革命性的變化。大圖朝搞專營倒不是為了鹽稅,因為那個時代,隨著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逐漸走向工業化,徵稅途徑增多,鹽稅在國家稅收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幾十年之後那點兒鹽稅收入已經下降到可以忽略的地步。搞專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消除碘缺乏症,保障居民用鹽安全。

在文德嗣看來,大圖朝的鹽政雖然比任何一個時期都好,但還是有很多弊端。由於專營制度造成了產銷脫節,企業和市場沒有直接關聯,形成鹽業整體競爭力不強,資源浪費嚴重等問題。其次就是形成一個封閉壟斷的系統,各地鹽政機構機構臃腫,同時劃地分治的辦法使其自行其事,割裂了全國市場,還很容易滋生腐…敗等問題。

所以本位面的中國鹽政是吸取了歷朝歷代的教訓,重新搞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管控”制度。不再設立專門的鹽稅,這項稅收被併入了資源稅裡面。所謂“管控”,就是政府不再介入鹽業的具體運營,讓生產企業直接與市場對接。但因為鹽是必需品,所以不能像其他產品那樣完全不管。

具體辦法就是由質量管理機構對其進行質量監控,同時對其產品分為兩類:基本產品和商業產品,前者就是普通食鹽,後者就是那些高檔食鹽。鹽業生產企業必須保證基本產品的份額,這部分產品屬於薄利,企業和商家的利潤比例都是屬於強制性的,不能隨便漲價。至於商業產品,政府只會對其質量進行監督,價格就完全不管,只要你有本事賣掉,並按比例納稅,隨你定價多高都不會管你。

現在的中國根本不缺鹽,沿海的那些鹽場就足夠滿足全國的需求還綽綽有餘,現在物流條件也比以前好多了,即使從沿海運進來也高不到哪去。所以自貢這裡的鹽就開始高檔化了,除了基本產品規定的份額外,就搞出了很多中高檔品種。

相對於露天的海鹽、湖鹽,產自上千米井下,形成於數億年之前的井鹽,具有無汙染,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高等優點,這毫無疑問是妥妥的高檔食鹽來源。所以在幾年前,自貢這裡的井鹽就開始走高檔路子了,文德嗣把後世的那些什麼營養鹽、低鈉鹽、竹鹽等等五花八門的高檔鹽,都複製了過來。

因為前幾年中國才剛剛解決溫飽問題,大夥有鹽吃就不錯,哪裡捨得花幾十倍的錢去買鹽呢?所以這些新品種基本上都是出口產品,賺外國人的錢去了。因為中國這方面搞得很早,各種花樣百出的廣告和軟文又很給力,很快就佔領了大量市場,歐美列強那邊的富豪和中產階級可是捨得花錢的,他們才不想和泥腿子們吃一樣的鹽呢,這些產品正好投其所好。

到了現在,世界上的高檔食鹽市場已經被中國佔領了大半。就連在戰火激烈的歐洲,中國的中高檔食鹽仍然是賣得很火。

不過,考慮到國內的經濟水平,這些產品除了極少數作為特供品,基本上沒有在國內出售。

直到今年年初,國內鹽業公司驚訝的發現,中國市場上居然出現了“出口轉內銷”的高檔鹽,而且買家還不少。國內的鹽業公司們都囧了,他們紛紛表示臥槽,這明明老子的產品啊,居然被鬼畜鬼子們拿來賺咱們的錢了,真真正正是豈有此理。

於是他們馬上就做出了反應,開始向國內銷售那些中高檔產品了,這就有了前面的一幕。

事實上被文德嗣這麼一搞之後,中國在食鹽上的稅收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因為那些高檔鹽價格很高,相應的稅收自然也高了,只是不再冠以鹽稅的名頭而已。另一方面因為基本食鹽制度的保證,國內的平民也同樣吃得起精鹽,其價格比歷代都低。至於碘鹽,那是和普通鹽分開銷售的,但價格是一樣的,主要是根據各地區的體檢報告來供應,不是一刀切的全部新增,因為很多地方並不缺碘。好處。

到了大圖朝時期,鹽政有了革命性的變化。大圖朝搞專營倒不是為了鹽稅,因為那個時代,隨著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逐漸走向工業化,徵稅途徑增多,鹽稅在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