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0部分

阿哥從金馬藝術節出事和蒲英失蹤後,就一直很忙。

他主要忙著清理混入自治區高層內部的*分子,後來又根據蒲英發回的密信,抓捕了一批貴族頭人後代和喇嘛。沒多久,得到蒲英從印度發回來的最新內幕情報,又在上級的協調下,和軍方情報部門互通訊息、整合資源,對境外*勢力的鬥爭工作進行重新佈局。

這些事都是影響深遠的大事,所以他雖然聽說蒲英出任務時受了傷,卻忙得抽不出時間來看她。

但他還是一直牽掛著她的,後來聽說她能站起來了,阿哥也鬆了口氣。

沒想到蒲英的傷還沒完全康復,卻又捲入了驚天大案。

阿哥從外調人員的態度中,已經知道這事鬧得夠大了。他急忙放下手裡的工作,專程跑回內地,就是要給蒲英幫忙的,何況這也是和他關係一直很好的馮垚兄弟的請求呢?

麻煩的是,蒲英在國外做的那些事情,屬於五十年內都不能解密的國家機密。

以調查組成員的保密級別,自然也不夠資格知道這些秘密。

也正因為如此,調查組對蒲英在佛學院的那些事雖然不再有疑問,但對她擅自出國搞偵察這一舉動的動機和價值,還是一直無法理解,也不認可。

蒲英一再解釋,她的動機就是為了給教官報仇,就是為了將這支殺人如麻的特種兵小隊引出國外,就是為了探查*勢力的大本營。

而當時的情況緊急,她若返回報告,必然會失去最好的潛入機會。所以,她才不得不臨機決斷,毅然孤身入虎穴,與敵周旋。

調查組不相信蒲英的解釋,因為他們不相信,一個女兵竟會有這樣大的勇氣——在可以安全回家的時候,卻要倔強地選擇一條危機四伏的道路。

他們本來大多畢業自地方法學院、是專門鑽研法律的人。雖然也是軍官,但骨子裡少了點軍魂。而且他們經常打交道的是犯了罪的軍人,接觸人性陰暗面的時候較多。

見慣了那些自私、貪婪、怕死的罪犯,他們難以相信,在和平年代也有人可以做到為了信仰和使命,置自己的生命安危於不顧,尤其這還是一名年輕的女兵!

他們更願意相信,這個女兵是受到感情的驅使,做出了不理智的事情——這才是比較符合女性思維特點的行為。

所以,他們逼著蒲英承認。她就是羨慕那些藏族權貴在國外的奢靡生活。並且被那個甲日家少爺的痴情感動了。這才選擇跟隨他們叛逃出國。

她後來返回國內,帶回一些情報,也不過是接受了*情報部門的招安,被他們派遣回來。要以女兵的身份進行情報和破壞活動。

這個荒謬的指控,極大地侮辱了蒲英的人格。

蒲英斷然否認,並以絕食抗議。

調查組倒也沒有對她進行刑訊拷打,只是以延長審問時間不讓她休息的方式,對她進行身體上的疲勞轟炸,想讓她的精神隨之崩潰。

這是一種很老套的逼供招數,對一般人還是很有用的,只不過用來對付早已經過千錘百煉、淬鍊成鋼的蒲英,還是欠了點火候。

但是。蒲英心裡依然很悲哀。

因為她從來沒有想到,自己在特種部隊的戰俘訓練中學到的反刑訊技巧,第一次實戰竟然是用在了自己人的身上。

這樣的心靈折磨,讓她既痛苦又迷茫,對自己一直堅守的理想和信仰。都發生了動搖。

只不過因為不能接受那種侮辱人格的指控,她才堅持著抗爭,沒有妥協。

某一天的深夜,蒲英餓得飢火難耐、輾轉反側,無意中摸到了枕頭下面放著的那本馮垚送的書。

既然睡不著覺,她索性開啟燈,抱著書看了起來。

這回,再看到扉頁上的那幾句話時,蒲英終於想起了它的出處!

那是中國*的早期領導人——瞿秋白烈士,在臨刑前飲斷頭酒到一半時,隨口吟誦的句子。

“人之公餘,為小快樂;夜間安眠,為大快樂;辭世長逝,為真快樂。”

吟罷酒畢,瞿秋白緩步走出亭子,手執香菸,神色自若,沿途低唱著《國際歌》和《紅軍歌》。

到達刑場之後,他自行找了塊空地,盤足坐下,微笑說道“此地甚好”,示意行刑者正面開槍,從容就義。

這個故事,是馮垚講給蒲英聽的。她也因此知道了,瞿秋白是馮垚最崇敬的文人和革命者。

在《大江東去》這本書裡,馮垚曾經詳細列舉了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開始長征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