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實實,自己也回房中歇息去了。
請完客沒幾天就準備要過年了。
過年的序幕從臘月二十四小年夜祭灶開始就正式拉開了,鄉下人過年沒有那麼多繁文縟節,可是該有的風俗還是一樣都不能少的。
首先便是祭灶。
城裡人的灶糖是到外面買,林方曉她們鄉下卻是習慣自己做的,做法很簡單,取其甜味而已。
提前四五天把幾斤黃米穀子泡透,遮光放好,讓它發芽,等穀子長出了半寸長的白芽,再把發芽的穀子連水一起磨碎。
二十幾斤小黃米煮成飯,晾涼到不太燙手的時候,把那些連汁帶水的碎穀子倒進去,攪拌均勻放起來,過上一段時間,黃米飯就會變成黏黏的糖稀。
糖稀取出來,在熱鍋裡煎熬成半漿糊狀,晾到不燙手了就取出來搓成條狀,放到屋外凍上一夜,就變成咬起來嘎嘣脆的灶糖了。
祭灶的時候還要用黏黏的糖在灶王爺的嘴巴上糊上一圈,讓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給林方曉一家說點好話,最後把灶臺上的灶王爺畫像揭下來,卷巴卷巴,塞到灶膛裡一把火燒了,這就是把灶王爺送上天了。
接下來的幾天林方曉也是忙得腳不沾地,忙什麼呢?大掃除,買年貨,還有家家戶戶去幫忙做過年的吃食,油角啊、煎堆什麼的,一般條件過得去的人家都會做上一大缸,慢慢地吃能吃到來年清明呢!
易楊被冷落了有點兒不太高興,不過第一次在鄉下過年,還是挺新鮮的,見林方曉忙得興高采烈,便也由得她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年夜飯 舞龍燈
吃完甜甜糯糯的臘八粥,除夕夜就在眼前了,對鄉下人家來說,一年到頭最重要的就是這一餐年夜飯了,特別是對於吃貨林方曉來說,過年還有什麼能比吃更重要的呢?
別看林方曉平時沒心沒肺的,這年夜飯要吃什麼,她可是講究得很,什麼必須吃,什麼不能吃,那都是不能錯的。
比如說要吃棗,寓意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豆腐,全家福,吃花生,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更比一年高,這些都是有講究的。
滿桌的酒菜,雞鴨魚肉自然是少不了的,而且必須有魚,表示新的一年有餘錢、餘糧,一切都很寬裕,一碗紅燒丸子也必不可少,表示闔家團圓。
到了除夕夜子時,那就要開始吃餃子,取其新舊交替之意。
林家放心地把操辦年夜飯的大權交給林方曉,不是沒有道理的。
今年有了大廚易楊的幫忙,林家的年夜飯,那是上了好幾個檔次,看看這選單,就不是一般的莊戶人家能想得出來的。
除了林方曉做的幾個傳統的肉菜,易楊也大展身手,做了幾道對林家人來說比較新鮮的菜色,比如說這道瑞雪兆豐年,就是把雞蛋清一直打一直打,打到像一層厚厚的白雪的那樣的泡,然後放入鍋裡蒸上片刻,再鋪到盤底,就成了“瑞雪”了。然後再選一些色彩鮮豔明快的蔬菜,旺火爆炒了鋪在上面,便成了這道有喜慶氣氛的“瑞雪兆豐年”了。
還有一個“五福臨門煲”,是把白豆腐,油豆腐,凍豆腐,豆腐皮,腐竹,香菇,木耳,金針菇,筍,胡蘿蔔統統切塊炒過後,放入鋪著油菜的砂鍋中燜上一盞茶的時間,味道可不止是一個鮮字了得。
“吉祥如意卷”,是在豆腐皮上抹上一層碾碎的鹹蛋黃,再把臘腸卷在裡面蒸熟而成,吃的時候切成厚片。
守歲的時候吃的是大夥兒一塊包的五色餃子,林方曉早就昏昏欲睡,好不容易強撐到了這個點兒,迷迷糊糊地夾起個餃子就往嘴裡塞,“咯”地一下,突然捂著臉皺著眉頭道:“怎麼這麼硬啊!”吐出來一枚銅板。
“恭喜你,明年一定會交好運的。”易楊笑道。
“是啊是啊!”林方曉強笑著又拿出一枚剛吃到的銅板擺到桌上,“我覺得我財運一定不錯。”
易楊有點鬱悶,難道你不覺得其實你的姻緣運也很不錯的嗎?
接著林父林母也分別吃到了銅板,大家樂呵呵地吃完餃子,放了鞭炮,林方曉還厚著臉皮拿了紅包,這才睡去。
新年的日子實在是很悠閒自在的,林方曉跟易楊便是在東遊西晃中度過了一個遊手好閒的春節,很快就是正月十五了。
正月十五村裡面沒什麼好熱鬧的,大姑娘小夥子們都興沖沖地要到鎮裡去看舞龍燈,林方曉自然也不能落於人後,早早纏著易楊帶著她去了長樂鎮上。
猜燈謎什麼的林方曉一向是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