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了擦臉上地風霜,喘息道:“儒在涼州驚聞主公上書朝廷,自請牧守涼州。可有此事?”
薰卓道:“確有此事。”
“哎呀。”李儒擊節嘆道,“主公操之過急矣。”
“怎麼?”董卓愕然道。“難道有什麼不妥嗎?”
李儒道:“主公可曾考慮過此舉的後果?”
“後果?能有什麼後果。”董卓不以為然道,“眼下漢室衰微。天下諸侯各懷異心,還有誰會把天子號令放在眼裡?就算本將軍地上書觸怒了天子,那又如何,難道天子真敢對本將軍不利?就算天子一意孤行,朝中百官就不怕本將軍的虎狼之師殺進洛陽?”
李儒吸了口氣,一時說不出話來。
薰卓微笑道:“文修儘可放心,本將軍手中有精兵十萬。朝廷又能怎樣?這時候本將軍不去招惹朝廷就已經是天子和朝中百官的造化了。他們還敢來招惹本將軍?”
李儒長嘆一聲,說道:“主公。漢室固然已經衰微,朝廷亦不足慮,可關東軍閥還有河套地馬屠夫卻不能小覷啊!因為河東之事。關東軍閥已經對主公心生戒備,這次主公又上書朝廷自請牧守涼州,更是成了眾矢之的!常言道樹大招風,這次只怕這些軍閥就要聯起手來圖謀主公了。”
“嗯?”董卓聞言悚然道,“不會吧,馬屠夫會和丁原、韓馥等人聯手?”
“報~~”薰卓話音方落,忽有親兵疾步入內,跪地急道,“將軍,北地急報。”
“北地?”董卓吃了一驚,急道,“快講!”
親兵道:“探馬回報,馬躍以麾下大將高順為主將,悍將周倉為先鋒,起馬步軍兩千東渡河水(黃河古稱),正朝採桑津逼進。”
“採桑津?”董卓臉色一變,急道,“地圖,快拿地圖來。”
早有小吏將地圖於桌案上攤開,李儒伸手一指地圖,凝聲道:“這裡,採桑津在這裡,在安邑東北約三百里處。”
薰卓把目光投向李儒,凝聲問道:“文修,這兩千人馬會不會只是馬屠夫的先鋒?後續大軍隨後便到?”
“目前還很難說。”李儒凝聲道,“可多派探馬、細作潛入北地打探訊息。”
“報~~”李儒話音方落,又有親兵入內急道,“將軍,上黨急報。”
“什麼?上黨!”董卓凝聲道,“幷州丁原!?快講。”
親兵道:“探馬回報,朔州刺史丁原以麾下大將呂布為主將,張遼、宋憲等為副將,與韓馥麾下大將張郃合兵一處,合共馬軍八千,步軍一萬,出壺關向西,與馬躍麾下高順軍呈犄角之勢向河東逼近。”
“報~~”薰卓、李儒正自心驚時,又有親兵入內急道,“將軍,河內急報、弘農急報、平陰急報!”
“什麼?”董卓驚得一跳而起,疾聲道,“河內、弘農、平陰!張濟、王匡和司隸校尉部都出兵了?怎~~怎麼會這樣?這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主公,事已至此,後悔已經與事無補。”李儒凝聲道,“無論主公是否願意,這一戰是非打不可了!幸好臨行之前,在下已經命李催將軍率四萬大軍火速東進,前軍八千輕騎天黑之前可到安邑,後續步軍三日之內也可陸續趕到。”
第171章 錦囊妙計
臨涇,安定太守府衙。
薰卓麾下大將徐榮正與部將胡軫、侯選、成宜等議事,忽有小校疾步入內稟報:“兩位將軍,探馬回報馬騰叛軍於今天凌晨兵分七路、每路四五百騎,出彭陽四處劫掠。”
“哦?”徐榮奮然道,“這麼說叛軍的糧草已經告盡了!”
部將胡軫道:“軍師臨行前曾有言,若叛軍出彭陽四處劫掠,則彼糧草告盡,可拆錦囊、依計行事,則破叛軍必矣~~將軍,現在可以拆看軍師留下的錦囊了,看看軍師究竟留下了怎樣的破敵妙計?”
“好。”徐榮答應一聲,從貼身胸甲裡取出一隻錦囊來鄭重地解開,又從錦囊裡取出一方帛書,匆匆閱罷、捋髯笑道,“原來如此,果然妙計!成宜聽令。”
部將成宜挺身而前,疾聲道:“末將在。”
徐榮道:“率兩千步卒押運糧車,車中可多載石塊枯草,且以麻布覆裹,入夜之後出臨涇沿涇水而行,若見叛軍來追,則不可糾纏,只管往戈居河灘敗走,退至戈居河灘之後即刻舉火為號。”
成宜道:“末將領命。”
徐榮又道:“張橫、侯選聽令。”
張橫、侯選二將並排上前,大聲道:“末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