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2章 秦瓊與魏徵(第三更,2300月票加更)

吃,冬閒時出來做工,還能吃三餐飽飯,每天還能掙些糧,就很滿足了。簡單卻又快樂。

不管怎麼感嘆,生活還要繼續。

臨近黃昏,秦瓊他們叫上醒過來的程咬金和牛進達一起回長安,裴行儉和來恆來濟都留了下來,開始書院的學習之旅。

程咬金牛進達回去時,有些沒精打彩的,兩人都吐了幾回,臉色慘白。喝白酒喝醉到吐,那滋味絕對不好受。

站在村頭送走他們,張超帶著三個弟子回去。

他知道今天過後,可能程咬金和牛進達他們不會再如從前那樣跟自己這麼親了,也知道今天過後,不管秦瓊心裡如何的並不喜歡那樁賜婚,他還是會接受並完婚的,也知道盡管建成拉攏,但秦瓊肯定會一直站在秦王這邊的。

並不是因為自己跟他透露了天機,說李世民會稱帝。而是秦瓊這個人,很講義氣,他跟了李世民兩年,這期間對李世民很瞭解,他欽佩李世民這個人,那就不會背離,除非是王世充那樣的人。

張超繼續著在家休假當歷史老師的日子。

期間魏徵來過一次,還特意聽了張超講的上下三千年,覺得很有意思。

“三郎倒是挺有閒心,東宮那邊一直不肯去上任,原來在家修起了史。”

“我這可不算史,只不過是給書院裡學生們的歷史普及讀物,那不是史,只是歷史小故事而已。”張超對於魏徵還是有點防範的。

這個魏徵,一張嘴能說死人,不愧是曾經當過道士的人。

魏徵嘴下最是無情,不過他跟過那麼多人,元寶藏、李密、竇建德,甚至是李建成,都沒有幾個人真正聽他那些話。倒是李世民,把個魏徵當成典型,當成一個反對派批評者的不同聲音,真正成就了他。

“太子可是對你讚歎有加,一直期待著你能早點上任呢。”

張超笑笑,雖然說打定主意要去臥底東宮,但張超還是能拖就拖。現在這生活也挺好的,沒必要非急急忙忙跑東宮去受那個罪。

“其實三郎可以把你的上下三千年寫詳實一些,這樣便不止是給蒙童讀的,也能給更多的讀書人看。”魏徵對歷史也是很感興趣的,一個名士的標準,那就是起碼得熟知歷史。歷史都不熟知,豈能算名士。

魏徵算是一個名士,李密、竇建德、大唐都曾呆過,名聲還是不小的。

當今存世的史書一般有兩種型別,一種就是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如春秋、左傳以及後來的資治通鑑等。還有一種就是紀傳體,以人物立傳記來記載歷史,皇帝的叫本紀,一般重要人物則稱傳,史記開啟了紀傳體史書之首,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等都是這種型別的史書,後世也把這種型別的史書當成官方正史的體例,二十四史就是這類史書。

張超的這本上下三千年,則又不同,因此張超才說他這不是史,只是歷史故事。因為他的書既沒有詳盡的時間編年,也沒有豐富的紀傳。

真正聽魏徵的話,把上下三千年寫成一本史書,那就更適合編年體了,真要寫,那就成了一本資治通鑑。

不過資治通鑑可是寫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總共三百多萬字數。是司馬光和他的整個團隊,費了前後十九年才編成的歷史鉅著。

雖然說其實張超電腦裡就有資治通鑑電子版,甚至還有白話版的。但讓他一個年青人,一下子弄出一本幾百卷,三百多萬字,從公元前四百多年的周威烈王寫起,就算只寫到大唐武德四年,這也是一千零二十四年啊,十幾個朝代的歷史。

他敢拿出來,別人也不敢信啊。

不過張超倒是受此啟發,突然心裡想到一個不錯的想法。

自己何不就此答應魏徵,然後以編寫正式版上下三千年歷史為由,然後就可以光明正大的不去東宮上班,呆在家裡編史呢?

就算不能天天呆在家,起碼有這樣的理由,也可以少去東宮啊。

自己得先把簡易版上下三千年給正式寫出來,送給魏徵和太子看。然後自己再來寫本唐朝版資治通鑑,不用馬上寫出來,慢慢寫就行,以此為藉口就能常呆在家不去東宮上班了。隔段時間,拿出幾章稿子來就行啊。

張超為自己的聰明點贊,東宮洗馬,不就是掌文翰管圖書的嘛,我現在要編一本鴻篇歷史鉅著,難道他們還不支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