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1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吐谷渾龍駒並稱的吐谷渾三大名馬,這可是上等戰馬種。

正是秋季之時,奪得的牛羊馬匹,都非常肥壯。

府兵們一邊行軍,一邊都在暗自計算著這回能分到多少了。上次滅黑冶利,俘虜兩萬餘人,事後每個府兵都分到了不少的戰功積分,去拍賣會拍下了不少想要的東西。

“此地秦漢以前,屬羌人牧地。東漢景帝之時,歸附漢朝。西晉時起,為吐谷渾所轄,北周時,地入廓州總管府轄。隋前期又歸屬吐谷渾,後期則屬西海郡赤水縣地。”

許敬宗對於這片他們剛踏上的草原的歷史,倒是非常清楚。

張超他們已經出了原來黑冶利的地盤,已經踏上了屬於白冶利的地盤。張超知道許敬宗說的沒錯,他甚至也還知道,這片地方在後世,屬於青海河南蒙族自治縣。

被稱為青海的南大門。

這裡的海拔已經比漓源要高了,達到了三千多米,這裡的草原也跟之前跑馬灘草原有些不同,是典型的高寒草甸型草場。

高寒的氣候,使得這裡很難再看到樹。

只有草甸、灘地,還有蜿蜒的河流。

張超對照著自己的地圖,認出眼前那條彎彎曲曲卻又很窄的河,應當就是澤曲,一條重要的黃河支流。

夏季的時候,這裡的河水會很多,甚至會把河灘、草甸變成一片水鄉澤國,到了春季,這裡是沼澤地,眼下情況稍好,河水較少,河灘也不會處處都是陷阱。

這裡水好,灘平,於是草自然也長的好,別處的草都黃了,這裡的還一片綠油油的,還有許許多多的飛禽走獸。

羚羊、白唇鹿、野驢、野馬群等等。

“這地方好!”

看著這片青綠的河曲沼澤,大家都不由的讚歎。

“定方,在這裡立塊牌子,寫上赤水二字。以後,這裡就是我洮州赤水縣了!”張超現在挺喜歡圈地佔地的,後世人到處旅遊,每到一處,總喜歡留下到此一遊幾個字。

張超現在則喜歡每到一地,立牌樹碑。

加上赤水縣,他已經為洮州新增了四個縣了。

說來張超在洮州的行事,其實與歷來各朝邊關政策大有不同。自漢起,各朝對於邊關的番部,最喜歡的還是羈糜政策。

這是一種比較溫和的政策,番人只要你口頭上尊朝廷為主,那麼朝廷就承認你的事實地位,給你授封官職,你的地盤還是你的地盤,你的部落子民也還是你的部落子民。

不管給你都護還是刺史或者將軍職務,反正這都是可以世襲的。你也不用向朝廷納稅,不用服役,只要你承認一箇中國原則就行,不要造反、搶劫邊境,什麼事情都沒有。

這種政策無疑是最省事省力的,但實際也最沒有控制力的。中原朝廷是完全不干涉他們的內政,哪怕他們內亂,部落叛亂,或者有人篡奪首領之位等等,沒關係,你們打你們的,朝廷只是看著。等你們打完了,誰贏了,就派個人過去,給這贏的人授官冊封。

這種策略之下,朝廷對這些番部沒有絲毫的管束力,番部對朝廷也沒有半點忠心可言。

但積極一方面的作用也有,就是有了對話機制,不會動不動就開打,還能互市貿易等等。

甚至一些內鬥失敗,或者被別部攻擊失敗的首領,有時會帶著人馬跑到中原來內附,朝廷也會給他們劃塊地,然後繼續封他們做刺史、將軍等,他們的人也依然管他們管。

原來洮州的番部就是這樣的,可張超瞧不起這種制度。

說來當年西晉時的五胡亂華,其實也就是這種制度下出的問題。

張超不管什麼分治,而是要當就當個真正的大唐編戶齊民。

對境內的番部如此,對外的番部也一樣。

有機會,那就收拾他們,建城築軍,屯墾移民,認真的把這些人管理起來。

移民駐軍,拓邊墾荒,開放商貿,張超覺得這才是真正行之有效的邊疆番部管理辦法。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可不是說說玩的。

只要把他們徹底的編入統治之下,然後對他們進行漢化教育,讓他們成為一個真正的漢人,那才能一勞永逸。

若是讓他們處處保持著自己的部落文化、傳統等等,那就永遠不可能融合。自然也就一直會是對立,甚至戰爭也不意外。

要達成張超的計劃,戰爭就是必不可少的。戰爭先擊跨他們,然後將那些桀驁不馴的發賣為奴隸,那些聽話的編戶齊民,他們的孩子都得